第四百七十章 得有人背锅才行_回到明朝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章 得有人背锅才行

第(2/3)页

争取以后不要再出这种妖蛾子。

        但是对于火器局外迁,薛凤翔表示不能同意——这玩意多特么危险啊,要是被某些心里阴暗的人给弄去了,这影响可就真的要了命了。

        但是崇祯皇帝显然不在意这一点,一般人弄火器没有什么鸟用,弄这玩意要么为了杀人要么为了造反。

        而早就已经造反的建奴现在被围困在辽东生死两难,要不是大明自己的屁事儿太多,崇祯皇帝现在就能去彻底怼死他们。

        至于说大明的百姓们会弄了火器然后造反,这种事儿当个笑话听一听就好了——陕西倒是反过,可是现在也平定下来了,而且其他地方遭灾的也有,可是在崇祯皇帝砍了大批的人头之后,赈济也算是基本到位,根本就没有人打算造反。

        倒是有不少百姓在家里供奉了崇祯皇帝的长生牌位,暗祝这位皇帝能再活他个五百年,最好能长生不老。

        但是崇祯皇帝心大,薛凤翔可不敢心大,这种事儿一个不小心就是要掉脑袋的问题,谁也随随便便的就答应啊。

        想了想,薛凤翔干脆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陛下若是一定要让火器局迁出城外,臣请陛下调派卫所以守护,免为小人所趁。”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说道:“朕自然会调拨卫所守护,这一点爱卿可以放心,但是火器局绝对不能在城中,否则危险性太大。

        纵然危及不到宫中,但是对于百姓们来说,一旦出事就是一场大灾难,天启六年之事,断不可重现!”

        但是还没等崇祯皇帝的话音落下来,许显纯就匆匆忙忙的跑来了:“启奏陛下,南京急报,应天府地龙翻身!”

        崇祯皇帝噌的一下就从椅子上面站了起来。

        应天府这是第几次了?就算是之前的地龙翻身都不是以应天府为中心,应天府仅仅是有震感,可是这一次却是应天府变成中心了。

        应天府啊,南直隶,太祖高皇帝定都之所在,就算是成祖皇帝北迁至顺天府,应天府那里可也是有着完整的皇宫及各部的,连各级官员都是齐备的。

        甚至于皇帝只要一个人去了应天府,整个大明的行政系统就能立即在应天府发挥作用。

        更关键的是,孝陵还在南京呢——朱元璋他老人家挂了之后可没有埋到凤阳的祖陵里面,而是埋在了南京。

        也就是说,如果这事儿处理不好,崇祯皇帝下个罪己诏什么的简直不要太正常——连太祖高皇帝寝陵之所在都发生了地龙翻身,皇帝到底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了?

        就算是一个两个的传言不足为惧,可是人多了呢?

        三人成虎,积毁销骨。

        虽然说崇祯皇帝大部分时间都不怎么要脸,可那是针对于朝堂百官们来说的,崇祯皇帝对于自己在民间的形象可是很重视的。

        薛凤翔也是暗自叫苦不迭,本来工部的破事儿就多,满大明的打井还有疏通河道桥梁也就算了,修路的事儿也像铁路修建一般推给了交通部,可是其他的事儿还是多的要死。

        现在皇帝陛下安排的火器局外迁的事儿还没有办呢,这应天府就玩了一出地龙翻身,到时候光是应天府那边就得占去一部分人手。

        缓缓的坐了下来之后,崇祯皇帝才吩咐王承恩道:“命人传温体仁过来见朕。”

        等温体仁匆匆忙忙的赶过来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锦衣卫急报,应天府地龙翻身。”

        不等温体仁开口说话,崇祯皇帝又缓缓的道:“朕自继承大统以来,战战兢兢,夙兴夜寐,唯恐有伤我大明历代先帝之遗德。

        今应天之事,乃上天之警也,不可不慎。

        其令,南京工部调派人手,对于受遭需重建之外,无论官衙还是百姓民居,都要做好重建。

        着应天府着力抚恤民间,万不可生了乱子。

        免应天府崇祯七年、八年、九年之赋、税,受灾之商户,免崇祯七年秋税。”

        崇祯皇帝这也算是大出血了,光是应天府一地的商税,哪怕只是秋税,估计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