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筹建书院_变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四章筹建书院

第(2/3)页

《黄羊铭》,读一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句子。还有那名胜松昌楼,前去观光的文人雅士络绎不绝,登此楼把酒临风,吟诵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怎能不心潮澎湃,有所感怀呢。如今江刺史在士林的声望直追其师范炎中,假以时日,必成文坛一代宗师。”

        说到这里,宁波顿了顿,叹道“老夫老矣,体弱难以远行,要不然真想去富罗县看看。”

        何文彩眼前一亮,领悟到宁太爷的意思,笑道“老爷子可是让我们筹钱兴办一座书院,顺便添置些景致,最好能请江刺史写篇诗赋,替咱们扬扬名。”众人纷纷叫好。

        由于地域的关系,化州是西域通商的主要通道,千余年来造就了无数个富翁。这些有钱人一般都会做两件事,一是招揽高手,保家护商;二是投入教育,聘请名师培育子女成才。自魏以来,化州中举及第的人数在各州之中位于前列,拿宁波一家来说,宁波自己是秀才,儿子宁泽更是榜眼出身,宁清政中了举人;华政之子华文庆也高中探花郎,化州籍贯的官员不在少数。不过,能中举及第的多是有钱人家,普通百姓衣不暖食不饱根本无力读书,再加上兵祸不断,安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书院有如良田,读书人好比种子,有了读书人才有历史的传承,这种传承即使王朝变更也不会断绝,章义书院和泽昌书院存在的时间都比大郑的国祚要长。宁波是老狐狸,他提议筹建书院当然不是为了纯做善事,主要还是替宁家的将来着想。

        国家会覆灭,世家有兴衰,要想宁家福泽绵长,就要让百姓念起宁家来说好,读书致仕、经商赚钱是根本,同时还多行善事回馈乡里,宁家在化州没少做铺桥补路、怜老惜贫的好事,去年雪灾更是竭库赈灾,在化州百姓口中宁家是积善好人家。

        吴子雄有些肉疼地道“筹建书院可不是小数目,光买山买田就要数千两银子,还要兴建学院、聘请教师、添置书籍桌椅,少说也得万两以上。”

        在座的多是聪明人,都知道建座书院的好处,以前他们也做过养读书人种子的善事,但比起书院来小巫见大巫,资助一两个读书人哪有资助一群人收获大。能来书院读书的多是良种,这些良种哪怕只有一成中举及第,便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这些人踏上仕途,自然对资助他们人感恩戴德,将来说不定哪天就是回报的时候,更往远里说,如果谁将来写书,把这段历史写进书中传于后世,资助的人岂不随着史书留芳千古吗?退一步说,那些没考中举人进士的读书人,在乡间教书育人,也会传扬他们的善举,被乡人敬仰。

        整个化州除了官学,没有一所书院。成立书院并非易事,除了要大量的钱财外,还需要官府审批,这对在座的众人来说问题不大,主要问题

        是缺人。首先缺少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