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说书先生_哥在江湖挨过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说书先生

第(1/3)页

未时,燕兰城天桥。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古人曾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来形容天桥文化的繁华。燕兰城天桥是整个燕兰城最大的市井娱乐中心,许多民间艺术家在天桥撂地表演,大魏各种流行的民间艺术形式都能够在这里找到。

        天桥因市场的兴起而繁荣发展,而这一市场,又是面向平民大众。燕兰城天桥在它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天桥平民文化,因其生根于平民百姓之中故虽历经沧桑,却能持久不衰。

        燕兰城天桥除了各色小吃,相面卦摊,最受大众欢迎的便是各色书馆。说书先生用他们独特的语言艺术演绎部部经典,人物传记,多少人为了听一场书彻夜不眠,只为占一个前排的座位;又有多少人听书成迷,茶不思饭不想,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语言的魅力可见一斑。

        书馆的说书先生每日说的书或是长篇连续或是短篇故事,经过个人的语言加工后各具特色。这些故事以改编居多,原创偏少。因为原创的要求过高,功力不够的说书先生无法把握创作的可听性,很难让大众接受。再加上仅仅是前人留下来的活儿就够这些说书先生说一辈子的,只要根据个人特点稍加改变,便又是新的活儿。而在众多书馆中有一个独树一帜,每一个活儿都是由说书先生独创,若是长篇,一个本儿能说上一年半载,引人入胜,从来不会腻;若是短篇,那便是次次不带重样儿,每一个活儿都独具风格。

        这个书馆开馆的时候可谓是万人空巷,整个书馆都被人挤满,甚至听书的人都排到外面,垫脚伸脖子听。最后没办法,书馆只得在外面搭了个台子,以方便外面的人听。这个书馆开业的时候,便是其他书馆休业的时候。好在这个书馆每隔五天开一次馆,要不然非要把其他书馆饿死。即使是这样,这个书馆的先生也没有遭到其他先生的排挤。无论年龄大小,其他的先生见到他都要毕恭毕敬的叫一声“老前辈”,只因他的人品的才华都能服众。甚至在休馆的时候,其他先生还要来这个书馆中听书学习,求取真经。

        书馆名字很特别,叫“岐黄书馆”。传闻这个先生在说书之前曾经当过大夫,但据他自己说,以这个名字命名书馆只是将自己的名字颠倒过来罢了,自己并没有学过医。

        今天刚巧是“岐黄书馆”开馆的日子,寅时刚过,书馆门前便陆续聚拢了一些人。到得辰时,队伍已经排出了一里远。到这个距离其实已经听不见台上在说什么了,即使如此也没人离开,在他们看来哪怕只是远远看一眼黄老先生也是值得的。

        书馆午时四刻开馆,这些人都是自备干粮,饿了就啃两口,丝毫没有疲倦之意。等到午时四刻,书馆中的伙计开始收拾台面,摆上桌、椅、书、木、扇、茶等物,就等着未时黄老先生登台开讲。

        未时刚到,就见得一个黑衣黑裤黑布鞋干瘦老者走了上来。老者头戴瓜皮小帽,鹤发童颜,双目炯炯有神,留着一撮山羊胡,微微有些驼背。不用说,这便是黄老先生了。黄老先生一登台,台下便爆发出了潮水般接连不断的掌声与喝彩声,人群酝酿已久的情绪终于在这一刻爆发了出来。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一阵清脆的敲击声响起,人群知道这是要开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才终于停了下来。

        黄老放好醒木,端坐于台上,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茶,这才开口说了今天的第一句定场诗。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