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智捕砗磲_桃花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3章 智捕砗磲

第(1/3)页

当杨义发动所有人在岛上刻字玩得不亦乐乎时,船管事突然跑来报告:“侯爷不好了,大船被搁浅在礁坪上。”

        杨义惊呆了,急忙问船管事:“你们是怎么搞的?一个月来都没搁浅,怎么现在就搁浅了?”

        “回侯爷,小人严格按照你的嘱咐,不可以将船停在礁坪上。可昨晚风浪太大,将船吹到礁坪上了,由于你没有下令将船开出去,小人还以为停在这里不碍事!”

        杨义嘴角抽了抽,特么的,说来说去还是自己的错。

        “让人下礁坪上看看,礁石有没有搁坏船底,如果坏了,叫损管及时修理。”

        “是,小人马上去!”

        众人围着大船查看礁石有没有搁坏船底,这么大的一条船压在这坚硬的珊瑚礁上,如果被搁坏的话,肯定就要报废了。如果报废,这是个可怕的事情,搞不好他们就得一辈子住在这岛上了。

        他们检查的非常认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幸好的是,坚硬的礁石没能搁坏厚厚的船底。

        他们高兴的要返回岛上时,有人在一个水坑里发现了个东西,这东西便是砗磲。这些只有巴掌大小,除了那可吃的肉外价值不高,但如果找到大砗磲的话,那可是价值连城的。

        砗磲,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封建王朝、宗教、民间等视为稀世珍宝的存在,更是可再生的有机宝石之一。而在欧洲中世纪时就存在四大有机宝石,分别是:砗磲、珍珠、琥珀、珊瑚。

        在我国,很早就有利用这些有机宝石的记载,比如商代,砗磲就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宝物,因其壳的形状如车辙一般,在甲骨文的记载也是车辙。而砗磲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汉朝伏胜的《尚书大传》,其中记载了一个关于散宜生用砗磲壳敬献商王帝辛,换回兵败被俘虏遭囚禁的周文王。

        据史料记载,清朝二品官在上朝时,他们所穿戴的朝珠就是用砗磲所制成。而在中国的佛教文化里,砗磲制成的佛珠被得道高僧视为圣物,并将砗磲、金、银、琥珀、玛瑙、珊瑚、琉璃,共同尊为佛教的七宝,受天下信徒追捧、供奉、膜拜。

        由此可见,砗磲不仅仅是一种贝壳类动物,他的内腺可孕育珍珠,砗磲壳更是可以做成各式宝石。杨义自然是知道这些的,当初为想发财去学珍珠养殖,无意中便看到了砗磲这种生物。还在某些杂志上看到,某些潜水员在某片海域潜水时,被巨大的砗磲砸住脚而被困死在海底。

        而且还看到菲律宾某位渔民捕到一个巨大的砗磲,从里面掏出一个重达十几公斤的大珍珠。既然现在是古代,也就是说,捕捞这种动物的人并不多,或者是说能捕到这种动物的人不多。因为砗磲生活在二十到一百米深的海里,没有特殊的方法和超强的潜水员,不是一般人能捕到它们的。

        船管事满头大汗的来到杨义面前:“侯爷,船底很安全……”

        杨义没等他说完,便指着那大船旁围着的那堆人问:“他们在干啥?”

        “哦,是这样的,他们在那个水坑里发现了几个砗磲……”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