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功立威行深副所委_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42章 功立威行深副所委

第(1/3)页

武怀玉就在天山北坡,西域南北疆的咽喉要开始修复城池。

    打仗交给西突厥他们去打,任他们争抢,武怀玉则带着万余唐骑就在老龙河畔的乌拉泊洼地驻扎下来。

    一边修建轮台城,一边还开荒屯田。

    那些七千里奔袭北庭生俘欲谷设的精骑们,血脉里也有着汉人种地的天赋基因,大家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拿起了锄犁,刀耕火种,在新的轮台城四面,开出一片片的粮田。

    “我们轮台屯田,准备先垦两屯。”

    军屯一屯五十顷,每顷百亩,一屯就是五千亩,轮台两屯那就是一万亩地。

    武怀玉对于军屯一点不陌生,大唐贞观以来,对外拓张,先是收复朔方,再取云中,此后收山后,开燕北,再到后来经略岭南、南中、黔中等,派兵征服蛮夷的同时,也实行屯戍制度,边镇戍边屯田。

    边疆军屯,大大解决了军需后勤,减轻了朝廷的负担,也保证了边军的给养,维护了边疆的安稳。

    孙子兵法,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边疆军屯与战争从敌人缴获相比,作用也差不多。

    西域距长安数千里,就算是从河西陇右运粮到轮台来,这耗费也是非常惊人的,更何况河西陇右虽较富庶,但大唐都城关中长安,人口太多无法粮食自足,也是要从周边输粮。

    而河西陇右也是边地,周边胡蛮众多,军事压力大,军粮储备的任务重,从河西陇右运粮到西域,不仅成本高,而且也难以充足提供。

    “我们轮台军三千人,两屯种的过来吗?”驸马高履行问。

    三千士兵,种一万亩地,看似倒种的不多,一人合三亩,但轮台军在边地,主要任务是镇守一方,还要监视西域诸部,以及保护丝路等。

    当然不可能全都来种地。

    只能是抽调部份善农者负责军屯,再抽调些士兵屯田,

    我们计划是轮台以后开三屯,每屯选善农者为屯官、屯副,并各配备主簿、录事各一人,府三人,史五人,组成一个比较精干的屯田办事机构。

    每屯选百名军士负责屯田,并配牛百头。

    耕种作物则以小麦、玉米、青稞、土豆、高粱、大豆为主,”

    “屯田收获粮食,一分入州仓,两分入军仓。”

    武怀玉听着他委任的轮台镇守使宇文成都的介绍,心里算了笔账。

    开三屯,一万五千亩地,这里土地肥沃,引水灌溉方便,那么产量可以保证,一年最起码能有三万石粮收获。

    轮台军三千士兵,一人年粮十二石算,需要三万六千石,还有差额。

    但如果仅供军需,大唐士兵一天两升口粮,出征,加一升。按这标准,日常一人一月也就六斗口粮,一年七石二,三千士兵一年口粮两万一千六百石。

    不过轮台镇还有战马、挽马、骡马等,也要耗费不少粮食。

    现在是纯骑兵,以后肯定会调整步骑比例,正常是骑步比例是四六甚至三七。

    这么一番计算,轮台军三开屯,需要三百人负责屯田耕种,一年如果丰收,可基本满足轮台军的粮食需求。

    不过这是在一分屯田,九分战守的标准上。

    “可以提高些屯田比例,我看可以三分屯田,七分战守嘛,轮台镇三千人,抽出一千人负责屯田,每兵授五十亩屯田,配给耕牛一头。

    则轮台镇一千士兵屯田,可开十屯,屯五万亩,这里土地肥沃,水利充沛,再种上小麦玉米土豆这些高产作物,一年可得粮折计十万石不成问题,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能有所余粮储备军需。”

    “对于选出来屯田的士兵,也要有赏罚制度,”

    种地种的好,那也要记功授赏的,当然种不好也要罚。

    武怀玉还提出,可以给屯田军士定个标准,假如田屯的好,收获超过订的标准,那么这份余粮,屯田士兵可以拿一定的分成,就相当于额外奖励。

    如果种的收成不好,要罚,但不需要赔,而是按一般军规来处罚。

    总之,

    现阶段轮台军镇设立,仍还属于轮戍的戍兵,他们本来身份是府兵的依然是府兵,是北衙禁军的依然是禁军,只是现在抽调在这里当值戍边,至于戍期是两年还是三年,又或四年,

    这个现在也还没定,都得后面朝廷确定。

    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大唐如今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