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生有新旧(继续2合1还债)_覆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人生有新旧(继续2合1还债)

第(2/3)页



        没错,这群年轻的士兵更喜欢吃在他们成长时期于幽州渐渐普及的面食……公孙珣讨董讨到一半,在太原休整的时候,就专门让人磨了好多面。

        而且,也正是一件件诸如面粉这种可笑的事物,才让这支军队能够在高粱亭以一当十,在蒲津不顾生死……不让他们回家,这支部队真的会丧失战斗力的。

        “都说项羽和他的部队是‘楚人沐猴而冠’。”公孙珣沉默了半晌,只能摸着腰中佩刀苦笑感慨。“然而以今日来看,破釜沉舟之后,项羽又如何能违逆江东子弟思乡之情呢?”

        “将军!”田丰赶紧肃容起身。“关中不能弃!便是一点相关的念头都不能有!最难的时候都过去了,这时候千万不要因为这些事情而动摇。”

        “我知道。”公孙珣微微颔首。“为今之计……一方面要加大赏赐,并告诉幽州籍贯的士卒,年前一定让他们回家过年,以安抚人心;另一方面,却要赶紧整备完关中兵马,从地方卫戍到建立一支宛如咱们幽州军一样的野战精锐,都要加紧。”

        “既如此。”娄圭也跟着起身提及一事。“弘农那边就不能再拖了,君侯当真不愿意赦免李傕和胡轸二人的话,只能赶紧借势用兵!不然,义公、素卿、伯进那里如何能大举整编关西部队?”

        “说得对。”公孙珣连连摇头,却又本能看向了一直无声无息的贾诩。“我在河东就说的很清楚了……我不在乎因为时势而对抗或者自立之人,却不能饶恕居其位却只能残其民的人!李傕杀良冒功,胡轸视辖地百姓为猪羊,决不能赦!必须要死!”

        “回禀君侯,若担忧徒劳损失部队,可以让段煨、李蒙二人动手。”贾诩等公孙珣说完,便起身行礼,不疾不徐说出了一番话来。“不过具体而言,要因人而异,段煨好名而求安,可以以安抚驻地百姓的功劳,对其留在长安老母加以表彰;李蒙只是个武夫,畏强而心虚,可以直接遣使斥责他之前不早降的举动。然后将军再让二人一起出兵,先取最弱且居于二者之中的胡轸……胡轸既亡,李傕被堵在武关和宜阳之间,再让人去招降和离间其人下属兵马,告诉他们,君侯要的是李傕和部分军官的脑袋,从重处置的是那些羌人和其本部兵马,其余凉州和三辅出身的普通士卒是不会乱杀的,到时候,他们一定会自己将李傕的首级奉上!而届时,趁着李傕和胡轸的首级奉上,再加上段煨和李蒙的降服,整编关中部队反而会更容易!”

        “好一个连环计。”公孙珣听得是心悦诚服。“这样的话,辛苦文和亲自返回潼关,全权处置此事……你本是凉州人,他们也更信你。”

        “固所愿也。”贾诩拱手而答,然后在其余众人的奇异目光中从容坐了回去。

        “还有什么吗?”公孙珣说完这些事情,也是愈发疲惫,实际上此时天色已经很昏暗了,贾逵等人已经示意仆妇进来点灯添油了。

        “有一事要与卫将军汇报!”坐在门边上的黄门侍郎钟繇忽然起身。

        “说来。”

        “袁绍上疏,表曹操为豫州刺史。”钟繇赶紧言道。“算上原本的豫州刺史孔伷,袁术所表的豫州刺史孙坚,这天下已经有三个豫州刺史了……”

        “这是袁本初想要把兖州整个吞下,所以拿曹孟德为身后屏障。”公孙珣叹气道。“不过元常你也看到了,三辅千头万绪,而我的部队一时半会是没法出动的,便是想干涉关东局势也要等到上一年半载恐怕才行……而且,到时候也只能以河北为先。”

        “属下知道。”钟繇立即颔首,复又顶着额头上的汗珠匆匆而言。“但是我有一策……或许可以分离豫州,让二袁,乃至于徐州陶谦,各自反目,最起码让他们无法结成联盟以对君侯。”

        堂中一时无人言语,公孙珣也在案下抚着自己手掌思索,倒是一直没有吭声的荀攸,仔细打量了自己这位至交好友一眼,然后继续无声无息坐在原处不动。

        “说来。”公孙珣眼见着对方额头上的汗珠越来越多,还是给了对方一个机会。

        “我听说,曹操、孙坚、刘备三人之前讨董兵败,在緱氏山相约生死……”钟繇松了口气,立即言道。

        “我知道这事。”公孙珣立即颔首。“之前在郿坞前,家母在河东便专门有信来,与我说起此事,还问我緱氏山有没有桃花,我说彼时桃花必然谢了,倒是有些杂七杂八的山花……你继续。”

        众人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这种不值一提的消息会引起公孙大娘的注意,并传到卫将军耳朵里,但此时也赶紧恢复清明,继续竖起耳朵听钟繇的计策。

        “君侯。”钟繇继续认真言道。“曹孟德是袁本初的发小,再加上他的官职、将军号,皆是袁绍表举。所以人尽皆知,他能为豫州刺史,一来是因为他是袁绍一方的人,二来是他本人家族在豫州北面沛国势力强大,三来,是他自己在讨董中不计生死换来了一些名望。”

        “不错,鞭辟入里。”

        “而孙文台此人,其人的依仗,一来自然是他的骁勇,二来却是袁术的支持。否则,其人如此轻剽,未必能在……豫州西面的颍川立足。”

        “不错。”

        “还有一个刘玄德,他也是个有本事的人,此番讨董也是让天下人侧目相对……不过更妙的是,他当日是靠徐州陶谦的支持,方能成行,而且,而且与君侯有旧!”钟繇说到一半便戛然而止,而且赶紧低头。

        无他,等刘玄德三字出来以后,公孙珣便在案后死死盯住了鈡元常。

        不过,堂中安静了好大一会后,这位卫将军却又忽然一声嗤笑:“说的好!天下英雄,岂独曹、孙?能与曹孟德、孙文台相抗,替国家掌握豫州的,我看只有一个刘玄德而已!元常……好计策!好眼光!”

        钟繇长出了一口气。

        “孔伷无能。”公孙珣当即继续言道。“你明日便书白板到尚书台,遣使罢免孔伷,拜刘玄德为豫州刺史!”

        钟繇赶紧俯身称命。

        “好了。”说完此事,公孙珣看着堂中烛火和堂外黑漆漆的天色,复又摇头道。“关东割据已成,怕是要十余年之力方能尽数荡平,不要计较一朝一夕。而且如今关中不靖,千头万绪都要安定了关中再说……诸君,今日天色已晚就不说关东局势了,唯独若还有关中大事,便可以再论一论,而若不是大事,今日诸君也辛苦,不妨先回去休息吧!”

        “回禀君候。”一番面面相觑后,一直立在堂中没动的王修终于再度开口了。“关中眼前有件大事不得不说,但说了,怕也一时无法……”

        “且讲来。”

        “君候,君候之前让我解散各地民夫,回去准备秋收,这本是德政。”王修幽幽言道。“但有一部分关中征募民夫却恳求我不要轻易驱赶他们……因为他们散了,也无处可去。”

        公孙珣立即动容——这是继军队思乡、关东大乱之后,他今日遇到的又一个根本不能靠技巧和法子就能解决的大问题。

        董卓迁都,河南百万士民来到了关中,路上死了、离散了二三十万,可剩下的七八十万人,如今却全都分散在关中各处——有的人被胡乱安置到之前因为凉州大乱而零落的美阳地区;有的人被安置到霸陵、杜陵、高陵等手工业极为发达的城市。

        但剩下的呢?

        战事这么急促,战争这么残酷,这些人拖家带口、背井离乡,而且还是这么庞大的数字,又怎么可能寻到妥善的安置之处?

        甚至,便是安置到了美阳的人,也是惊惶无措的——秋收要到了,给他们粗暴划分的空地上却没有粮食!

        公孙珣夺取了关中,拿下了三辅之地,压服了韩遂、马腾,甚至还在未央宫前肆无忌惮,先‘鞭笞’了一番中枢朝臣,看似一片大好,气势无二……却也千头万绪,百废待兴。

        偏偏关东那边的挑战者已经开始紧锣密鼓了。

        “先拿郿坞的粮食救济,一定要熬过这个冬日。”公孙珣叹气道。“剩下的从长计议。”

        “君侯想要扩大幕府,加三公诸曹于将军府之事呢?”戏志才也是赶紧又问了一件大事。“我看君侯如此繁忙,何妨先行?”

        “这件事情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公孙珣蹙眉道。“要和最近允许往我门下自投的求贤令一起处置……不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件事情确实可以更优先一些,这样好了,元常、公达久在中枢,志才可以跟他们一起,替我选一些长安朝中的才俊,届时我自然会亲自挑选。”

        “喏。”戏忠也只能赶紧俯首,起身后却又欲言又止。

        “想说什么?”公孙珣愈发蹙眉。

        “朝中有些人想让君侯自成大将军,以安人心……”

        “此事休要再提。”公孙珣几乎是立即黑了脸。“鬼鬼祟祟,不敢自己来说却让蔡伯喈这个老头来讲,还自以为得计?对别人倒也罢了,对你们几位,我可以直言……其一,我的女儿绝不会嫁个刘宏那种独夫的儿子!其二,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俱已不在,我为卫将军便可以名正言顺总揽军政大权,何须加官?!我倒想看看,经前日一事,如今谁还敢在朝中与我争权?皇甫嵩还是王允,又或是过几日过来长安的刘虞?!”

        “话虽如此。”堂中唯独田丰不惧,迎难而上。“将军可曾想过,此次讨董,若你不给自己加官,军中将佐将来封赏又该如何?”

        “这不是正好吗?”公孙珣微微蹙眉道。“于下级军官、士卒而言,我加不加官,都不耽搁他们的升迁、封赏;而于有功大将来论,我不加官,他们岂不是更不好意思主动要官?天下秩序崩坏,军伍中滥爵滥赏的还少吗?依我看,反而是董卓在此事上更加严谨一些。”

        “有一个人……”田丰缓缓颔首退下后,贾诩忽然开口。“温侯吕布,官职、爵位,似乎都有些滥了,尤其是如今其人只是一降将。”

        “他连降将都算不上。”公孙珣长呼一口气道。“但既然说了不追究,为了不动摇人心,就且闲置着吧……当然,唯独此人目光短浅,偏偏又勇如虓虎,当世无双,得多加小心,不要让他被什么人蛊惑去……多谢文和提醒。”

        贾诩俯首称是。

        “今日事已至此。”公孙珣摇头叹道,俨然疲惫至极。“诸位也辛苦至极,还是赶紧回去休息吧……事情得一件件的做。”

        众人称谢告辞,而公孙珣复又让贾逵等人去取些原本太师府中的名贵物件分与这些人,并一路送出去,自然不必多说。

        就这样,天色彻底黑了下来,这些公孙珣能够依仗的智谋之士也都纷纷乘车回府……有人明日如贾诩那般明日便要出发去办事,有人如王修那般还有自己的后勤体系要继续千头万绪的辛苦,还有人如田丰忽然接到了故友相邀,推脱不开,只能硬着头皮去赴宴……这些全都不提。

        只说荀攸、钟繇、戏忠得了吩咐,这三个昔日颍川旧友同车而返,复又一起在钟繇住所内小酌了起来,却也是说起了今日堂中之事。

        “咱们且不说替君侯寻揽中枢可用人才的事情,”酒过三巡,戏忠放下酒杯,就在榻上盘腿昂然而言,发问不止。“二位今日第一次参与议事,敢问两位名门名士以为我家将军幕中这些智谋之士到底如何啊,可配的上二位才德?我家将军又如何啊,可比得上什么天下楷模之类的人物?”

        话说,钟繇和荀攸二人是真正的生死之交,又都是天底下顶尖的聪明人,二人只对视一眼,便如何不明白戏忠这是一朝得势,宛如公孙珣前日在未央宫前质问公卿一般,要借着酒水散一散心中郁气呢?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