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杏花村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章 杏花村

第(1/3)页

第36章  杏花村

        (祝大家新年安康、快乐!)

        三月三。

        踏青二三月。

        柳已经绿了,百鸟纵声欢歌,彩蝶翩翩飞舞,野草都洋溢着清香的气息。

        身为长安城三大正门之一的启夏门,自然是车水马龙。

        还好启夏门足够宽敞,一溜通行载货的马车、出入的行人,一路通行骑着驴的士子、乘奚车肩舆的仕女,互不耽误。

        按说小娘子还应该戴羃篱、帷帽之类的遮掩一下面容,可风气渐渐开放的大唐,不知道是不是过于自信,除了出远门,竟很少戴羃篱了。

        出远门戴羃篱,除了所谓的安全、礼仪,最重要的一点是:防蚊虫。

        绿色环保无污染的大唐,蚊虫同样很环保。

        士子们摇头晃脑,不时掉一下书袋子、吟两句自以为高明的诗句,期待能得哪位小娘子青睐。

        诗风盛行、武功盛行,是泱泱大唐的风采。

        不能向刀枪中取风流,便向诗书里道离骚。

        诗才固有高下之分,但基本在水准之中,能拿出来献的,多少有那么一点成色,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

        这个热闹、沸腾、包容的国度,流传于后世的好诗无数,但更多不是太出彩的,慢慢掩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诗除了博小娘子回眸一笑,还可以为士子扬名,或者成为向达官贵人行卷的资本。

        因为科举方兴未艾,经验不到位,考卷不是糊名的,考官个人印象难免有加减分的可能。

        比如卜某向考官府上投过行卷,考官评卷时一看,哎呀,这个人我有印象啊,原本中上的评级,变成上下,情有可原吧?

        虽然武德年间,确实是允许读书人,不是必须经本地官府推荐才可以参加科举,准“怀牒自举”,但想成绩好一点么,当然还是得入乡随俗,向达官贵人行卷。

        哪怕这位达官贵人不负责科举,但谁还没几个同僚嘛。

        道左,草坪、木台,旁边一块巨大的山石,上书三个飞白体大字,“杏花村”。

        飞白体笔画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