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特邀嘉宾_明末榆林小衙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6章 特邀嘉宾

第(1/3)页

小衙内当初,之所以故意找茬,干死祖大乐和祖泽洪,就是找借口脱离战场一段时间。
  不然以那些政敌和朝堂嘴炮的能量,鲁党上下肯定是出力不讨好。
  古今的职场斗争,还有“办公室政治”都是一回事: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
  现在大明最牛逼的关宁军和西法党,啃不动卢龙县,吃瘪滚蛋了。城里也没有人质,混编明军就可以放开手脚。
  炮弹打进卢龙县城的消息,通过《新京报》,像大火一样,快速传遍京畿地区。
  备受鼓舞的年轻天子,架不住太监、勋贵和文武百官海量的上疏,只能批付大量的钱粮和火药,往前线送去。
  人在陕北,不断接到好消息的杨鹤,也知道分桃子、排座次的时候到了,按照书信嘱托,赶紧来北京述职。
  不顾鞍马劳顿的他,一定要为宣扬,榆林勤王敢死军的新戏剧《九龙山大捷》站台。
  看到戏剧最后,陕北士卒们,点燃几万斤火药,与蜂拥而入的贱奴骑兵,同归于尽壮烈牺牲的场面时,老大人哇哇大哭:“我的陕北好儿郎啊。”
  杨鹤亲自给《新京报》撰文,批评有些文官大老爷三观不正,只会看千篇一律,才子佳人的套路爽文。
  批评他们漠视为国捐躯的将士,盛赞所有的勤王明军,才是保卫大明最可爱的人。
  在老大人和《新京报》的推动下,被周延儒、西法党和武清伯之流,批评为低俗、暴力的新戏剧《九龙山大捷》,口碑迅速由黑转红。
  在全体剧组不间断的持续义演中,傻大胆于万军丛中,单挑济尔哈朗的桥段,成为观众最解气的高潮部分。
  戏剧结尾,近五千榆林军士卒,冒着箭雨,前仆后继的抱着火药桶,推着火药车,高呼精忠报国的口号,冲下山坡与贱奴铁骑玉碎的场景,让观看演出的中低层百姓,还有大姑娘小媳妇,全部放声大哭。
  《新京报》不失时机的推出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