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辽东开边_1635汉风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辽东开边

第(2/3)页

,臣子致君,经术为本。”“今天下渐定,朕将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尔部即传谕直省学臣训督士子,凡六经诸史有关于道德经济者,必务研求通贯,明体达用。”号召全国读经。他以“自古平治天下莫大乎孝”,特命大学士冯铨为总裁官编《孝经衍义》。

  他大力提倡忠孝节义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顺治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神化了关羽的忠义。他一再下令旌表各省的“忠孝节烈”之人,并注重实行满汉一致。

  通过全面倡导忠义,树立了满清是传统道德捍卫者的形象,对消除广大汉人对满清统治者心理上的隔阂,对缓和民族矛盾,特别对安定汉人地主的人心,期望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有鉴于旗人的粗鄙和政治上的暴虐,顺治还积极争取汉人地主和仕绅,他提高汉官权力、重用汉官。他已感觉到满汉的和谐对维系统治的重要,决心改变“各衙门奏事,但有满臣未见汉臣”的现象,于十年(1653)正月谕内三院:“嗣后凡奏进本章”,要“满汉侍郎、卿以上参酌公同来奏”,以达到满汉的“一心一德”。尽管实际上难以完全做到,他对汉官的态度也总有反复,但他提高汉官权力的思想却有所发展。他还一再要求满汉官员和衷共事,“凡会议政事,原应满汉公同商榷,斟酌事理,归于至当”,“不拘满汉皆可具稿”,不许“满汉两议”的现象再出现。

  福临亲政时各直省钱粮缺额已至四百余万两,“赋亏饷诎”,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而五年前(1653年),江南被孙可望、李定国、郑芝龙等部明军联合那齐国攻占后,更是使得“国库尽耗,常年亏空甚巨”的局面。

  满清上下已认识到“兵饥则叛,民穷则盗”的道理。为稳定好社会经济,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比较突出的有鼓励垦荒等政策。

  顺治帝接受大学士范文程等人建议,于顺治十年以推行屯田垦荒。重点地区是受战争破坏严重的山东、登莱及河北、山西等省,由政府发给牛犋籽种,招民开垦,实行三年起科。十四年夏,公布督垦荒地劝惩则例。则例中规定督抚按及道府、州县、卫所等各级官员在一年内,按垦荒数量给以记录或加升一级的奖励,同时还规定了文武乡绅及贡监生民人等垦荒的奖励办法。并规定“若开垦不实及开过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十五年冬,又实行捐资开垦法:“州县士民暨见任文武各官并闲废缙绅有能捐资开垦者请敕部,分别授职升用。”垦荒政策的推行取得了一些成效,对困弊不堪的社会经济起了一些复苏的作用,但因全国战火未熄,社会仍在动荡之中,总的说来收效不大。

  另外,为了缓解了社会矛盾和民族对立,更是为了迎合朝中汉人官员拥戴,顺治帝顶住众多八旗贵胄的反对,开始逐次降低逃人法的处罚力度,以减少巨大的社会动荡和经济损失。

  总之,为了应对渐渐复起的南明政权,保住仅存的半壁江山,顺治帝已经将手里不多的牌尽数打出。

  “范少保何在?”顺治帝看了看殿中的诸多满汉大臣,却没发行班列中有范文程的身影,便出声问道。

  “回皇上,范少保以病奏请休致后,便多日不曾列班上朝了。”中和殿大学士巴哈纳(努尔哈赤侄子)犹豫了一下,躬身说道。

  “嗯?”顺治帝不由眉头紧皱起来。

  五年前,明军往攻江南时,因为清军兵力都集中于湖广和西南,在战与守之间,有过激烈地争论。而范文程却独辟蹊径地提出了,暂时放弃江南,保存我大清实力,主动引孙(可望)、李(定国)、张(煌言)、郑(芝龙)等明军各势力入“罐”中,以为养“蛊”,试图利用他们各自矛盾,自相残杀,使得我大清渔翁得利,不战而胜。

  然后,数年过去了,江南这个被我大清倚为“蛊罐”的地方,却并没有发生明军各部因互相争夺势力而进行了军阀混战,反而“众志成城”,又立了一个广德伪帝,并以南京为临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