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四章 登州的齐国人_1635汉风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五四章 登州的齐国人

第(2/3)页

为了修建这座大齐皇室先祖寝陵,齐国皇室在五年多的修建过程中,投入资金规模达两百五十多万汉洲银元(远远超过初期两百万的预算),前后陆续征发了二十多万民力,对整个登州府当地的经济民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修建寝陵、皇陵城、殿宇、馆舍,需要耗费大量的砖石、水泥和木材。为此,齐国人在皇陵城附近,投资兴建了十数座砖窑、水泥窑、石料加工场、木材加工场、家具生产场、陶铸加工场、铁件加工场等建筑相关的工场。

        到了冬季,为了更好地让留守皇陵的齐国工程技术匠人、驻地武装护卫人员,以及大量民工温暖过冬,齐国人从北京西山和北明云州(今北海道)运来海量的煤炭。几座煤加工场、铁炉生产场也随之建立,除了加工煤球和煤块,以为当地房舍住家取暖之用外,还对运来的煤炭进行了各种深加工。炼制的焦炭,售卖给北方的遵化和南方的佛山两处冶铁中心;提取的染料,售于江南众多棉纺织工场;汲取的煤气,卖与山东及周边省份的豪奢富贵之家用之照明。

        为了便于输送蓬莱港运抵的各种建筑和工业制成品,齐国人利用煤炭炼制后产生的煤沥青,铺设了华夏大陆第一条沥青公路,对改善和提升当地交通状况,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修建皇陵,动用的民力日常均保持在两万到三万人之间,为了供应他们日常粮食所需,齐国人从朝鲜、云州、安南等地,每隔旬日间便会运来数船的粮食。与之对应的,便是十几家粮食加工场、油料加工场、鱼产品加工场相继在皇陵城及蓬莱县建立。

        蓬莱及登州府左近的商人、小贩纷纷入驻皇陵城附近,为齐国人及数万民工提供各种日常生活用品所需。客栈、酒肆、食铺、医馆、成衣铺等各种商业设施陆续建立,石匠、木匠、铁匠、剃头匠、金匠、银匠等众多手工艺者亦纷至沓来。

        及至大秦承德元年,齐国皇室先祖寝陵完全竣工时,附近的皇陵城已经演变成一座拥有近两万人的小型工业城市,里面聚集了百余家各类工场,数百间铺面,无数南来北往的商人在此中转停驻。

        目前,在齐国人的带动和影响下,蓬莱城和齐国皇陵城宛如登州府辖下最为耀眼的两颗经济“明珠”,这里不仅是北方地区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中心,也是北方最主要的粮油中转交易中心。

        同时,登州府毗邻辽东和朝鲜,来自两地的人参、鹿茸、貂皮在这里汇集,然后转手发卖于全国各地。另外,齐国商人还从北明的镇州(今乌苏里江以东地区)、苦叶岛(今库页岛)以及岭北地区运来的各种珍贵皮毛至该地,经简单加工处理后,输往富庶的江南。目前,这里已逐渐成为秦国最大的皮毛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和加工处理中心。

        蓬勃发展的工商业,极大带动了登州府各项民生的恢复,也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目前,山东省的赋税每年折合约三十五万两白银,而登州府仅凭9县1散州,人口规模不到三十五万人,就贡献了近三十万两的赋税,几乎以一府之力,撑起了整个山东省财政收入。

        整个登州府,拥有齐国商人投资兴建的各类工场商社两百三十多家,除了大部分集中于蓬莱县和皇陵城外,黄县、文登县、福山县、荣成县、宁海州、海阳县等沿海州县也有分布,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让该地的许多百姓稍稍摆脱了一丝愚昧和落后的面貌。

        “这里雇佣的人工费用,仅为汉洲本土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若是诸位有意,前来投资兴建工场,必然会取得相对优势的生产成本,获得让人想象不到的丰厚利润。”

        蓬莱县的一座豪华酒楼里,“梁记”皮具商社的东家梁世升笑着给数位来自本土的商人倒上酒水,然后招呼客人尽情享用桌上的佳肴美食。

        “这里的治安环境和生产秩序怕是没有本土那般有保障吧。”一名齐国商人不无担忧地说道:“刚才于窗外看到数百名秦军官兵和捕快押送着几十个偷盗马拉轨道的贼人经过,让人触目惊心呀!你说,就连铺设在地上的铁轨都有人偷取,谁敢保证建立了工场,不会让此地的刁民给破坏殆尽?”

        “周兄多虑了。”梁世升微微摇了摇头,说道:“我们齐国人在整个登州府,尤其是蓬莱县,具有的影响力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