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幼军初立(八千字大章)_皇明圣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5章 幼军初立(八千字大章)

第(1/3)页

奉天殿内。

    朱元璋今天罕见的没有批奏折,而是久违地穿上了一身甲胄。

    这是一幅很破的甲胄了,宋代样式的扎甲,裙甲是红色的,甲叶上有着刀剑划过的痕迹,甚至还有不少甲叶已经有了孔洞,显然被弓弩的箭矢所射穿过。

    不过,这副扎甲串联甲叶的线都是新的,而且并没有因为时间流逝而生锈,显然得到了很好的保养。

    见到朱标和朱雄英进来,朱元璋摘下了兜鍪,露出那张饱经沧桑却依旧威严的脸庞。

    朱标一眼望去,顿时吃惊地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他的父皇。

    这副甲胄他是知道的,一直被挂在华盖殿里,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朱元璋没有哪次在换衣服参加各种仪式的时候,选择去穿上它。

    实际上,对于皇帝来讲,如果不是到了御驾亲征,或者是检阅献俘仪式的时候,是不会穿甲胄的。

    可这两种情况,都太过罕见了。

    要让朱元璋御驾亲征,那得是什么敌人?三体人降临了?

    开玩笑,当年北伐元朝的时候朱元璋都没御驾亲征,现在太平天子当了这么多年了,更不可能有这种举动了,除非是被敌人打到了京城。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大明或许有无法完全征服的敌人,但绝对不存在有能够征服大明的敌人。

    朱元璋不再亲自上阵,最大的原因其实就是“如无必要,不起兵戈”。

    很多人不了解老朱,老朱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他既可以杀伐决断,问人九族多否,也可以表现得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和平主义者。

    比如在当年郑梦周来朝的时候,朱元璋就明确说过“昔日好谎的君王如隋炀帝者,欲广土地,枉兴兵革,教后世笑坏他。曩者中国历代,数曾统驭,然兴彼当时之人,皆有始有终,得失载于方册,朕所见焉。所以前者命绝往来,使自为声教,以妥三韩”。

    大概意思就是以前广神想要开疆扩土被后世笑了好几百年,以前华夏想要统治你们这片土地的也有,但最后都没能成,这事情咱在史书上都看见过,所以你们自己管好你们三韩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暗示大明没有如同大隋一般入侵他们的意图。

    但抛开种种表象,其实朱元璋所有行为都有一个根本目的,那就是维持大明这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的稳定,不让内外部的势力对其破坏,继而平稳有序地将皇位传给子孙后代。

    从这个根本目的来看,就能完全理解朱元璋为什么要兴起大案,为什么要屠戮功臣,为什么要设立不征之国了。

    只不过,现在这些情况跟朱雄英所知的历史线相比都有了一些变化。

    譬如对于这些外国的态度,如果战争有利于维持大明社会的稳定,那么朱元璋是不会拒绝的。

    而献俘仪式,可能跟很多人印象中不同,洪武朝还真没搞过,“唯二”的两次机会,就是洪武三年和洪武四年的两次战争,洪武三年那次是李文忠被授为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分道北征,李文忠率兵奇袭元朝都城安昌,俘虏了元昭宗的皇子买的里八刺等八万余人,元昭宗带着数十骑仓皇北逃,幸免于难。

    安昌大捷后,李文忠班师回朝,朱元璋亲临奉天门迎接,按照大明的礼仪制度是要搞一次献俘仪式的,但礼部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老朱却突然改变了主意,不仅拒绝了献俘,而且还把买的里八刺封为崇礼侯,嗯,跟什么安乐公、归命侯差不多的意思。

    而洪武四年就是征蜀之战了,朱元璋命汤和为东路军主帅,廖永忠等率领京卫、荆襄水师由瞿塘峡直趋重庆进攻巴地,傅友德为北路军主帅统率河南、陕西步骑兵,由关中进入汉中攻打蜀地.征蜀之战非常顺利,明军两路势如破竹,明升反绑双手用马车载着棺材去投降,汤和与廖永忠秉承朱元璋旨意对其加以抚慰并将其押往京城。

    当时礼部的建议是“皇帝御临奉天殿,明升等俯伏待罪于午门外,有关官员宣读赦免诏令,如孟昶降宋故事”,而朱元璋则是批复“明升年幼弱小,凡事听由臣下,与孟昶不同,所以应当免去他伏地上奏待罪之仪”,直接封明升为归义侯,洪武五年随着大明与高丽关系的改善,明升、陈理一行二十七人被朱元璋扔到了高丽,让高丽的恭愍王监管了。

    总之,朱标从记事起,就没见到过父皇穿甲胄的模样,更别提这副甲胄如此古旧,却明显异常的“珍贵”。

    “父皇,这……”朱标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惊讶。

    朱元璋微微一笑,手指轻轻抚过甲胄上的痕迹,仿佛在回忆着久远的往事。

    他缓缓开口道:“这副甲胄,是咱在年轻时征战四方时所穿,你看到的这些刀剑痕迹、箭孔,都是当年战场上的印记,你们可知这副甲胄是怎么来的?”

    朱标、朱雄英皆是摇头,他们哪知道怎么来的,这件事情朱元璋不说,估计没几个人知道。

    “当年天下大乱,义军蜂起,元朝丞相脱脱亲率大军数十万南征,脱脱用也速的计策,以‘回回炮’围了徐州昼夜不息地砸城,徐州城破后直接屠了徐州改名武安州,以白起人屠之名震慑人心,当时徐州义军领袖彭大、赵均用率残部逃来濠州,这两位兵多,濠州城内的几位元帅被迫依附于他们,咱的义父郭子兴元帅与彭大亲厚,被赵均用掳去押在地窖里生死不知,整个郭家乱成一团,部曲都要树倒猢狲散了,当时咱去求彭大出头,彭大见咱仗义,给了咱这副缴获来的甲胄,咱就是穿着这副甲胄,提着长矛去救郭元帅。”

    这段历史,还在朱元璋返乡募兵之前,淮西二十四将里的很多人甚至都没有追随朱元璋,所以这副甲胄的由来,可谓是鲜为人知。

    朱元璋顿了顿,继续说道:“每一次生死较量,它都与咱一道,挡了不少知道多少明枪暗箭,如今咱老了,这甲胄就给你了。”

    说着,朱元璋让宦官帮他把扎甲的系带给解开,把朱标按在了小凳上,给他穿上。

    朱标穿着有些不太合身,撑着甲胄显得略有臃肿,朱标其实不胖,就是长期坐着导致肚子有些大,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了笑:“等以后,就由你传给英儿了。”

    朱标心中一颤,连忙道:“是,父皇。”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感慨,他看向朱标和朱雄英,语气变得坚定:“咱希望你们能够记住,这副甲胄代表的东西创业艰难,守成也不易。”

    朱标和朱雄英听着他的话,心中充满了敬意,大明能有今天,是离不开朱元璋从一介小卒披坚执锐,一路浴血拼杀的。

    这副甲胄不仅仅是一件防具,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他们默默地点头,都希望将这份荣耀传承下去。

    朱元璋走到朱雄英面前,说道:“英儿,咱已经在府军前卫筹备好了设立幼军的事宜,伱和在京的十岁以上的皇孙们,都将去那里接受军事训练。”

    这件事情不是突然通知,而是之前已经有了风声,所以朱雄英并没有对此太过惊讶,他惊讶的是竟然所有十岁以上的皇孙都要去,而太子和年纪较长的藩王,其实长子和次子的年龄基本都是十岁以上了,普遍在十岁到十五岁之间,正是活泼好动的少年时期,让这些皇孙去接受军事训练,可以说是要遭老罪了。

    朱标闻言眼中也闪过一丝惊讶,其实朱元璋是不希望自己的孙辈都成为武夫的,所以之前强迫他们入大本堂读书居多,但没有强迫进行军事教育,也有避免以后培养出的藩王军事能力太强导致强枝弱干的事情发生,所以朱标是真的没想到有朝一日,父皇会如此认真地让皇孙们接受军事训练。

    “在幼军中,你们都将被视为普通士卒。”朱元璋继续说道,“不要有任何优待的幻想,也不是让你们去作威作福指挥人的,每个人都要从最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