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走出闺阁】_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9【走出闺阁】

第(2/3)页



  朱元璋当年创业的时候,甚至在大明建国之初,都是发不起官员工资的。于是搞出临时性政策,元末遍地荒田,直接赐田让官员开荒,收获的粮食就充当俸禄。

  庞春来、费如鹤、费纯等人,都希望赶快杀回铅山县。

  因为他们知道,铅山县有露天铜矿!

  宋徽宗年间,全国最大的铸币中心叫“永平监”,所在地址便是铅山县永平镇,那里从西汉时期就在开采铜矿。

  另外,永平监的铸钱原料,一处来自铅山场(永平镇),一处来自德兴场(德兴县)。

  而德兴铜矿,在开采千余年之后,依旧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铜矿!

  朱元璋最早的铸币机构,便是江西宝泉局,铸币地址位于铅山永平镇。由于永平铜矿开采过度,德行铜矿距离太远又在山中,从明中期就渐渐不铸钱了,一直到新中国建立才重新开采。

  只要赵瀚占领铅山县、德兴县,铸造铜钱肯定不缺原料。

  甚至江西还有大型井盐矿,可惜埋藏太深,需要现代勘探技术去发现,导致江西在古代无法自行产盐。

  ……

  在吉安府住下的第五天,赵贞芳就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找费如梅,两个小姑娘结伴前往城北郊上学。

  几十年前,由于白鹭洲书院被洪水毁坏,校址迁到城南的仁寿寺。仁寿寺校址再改为庐陵县学,白鹭洲书院又搬去城北郊。当白鹭洲书院重建之后,城北郊的学校就改为私塾,现在则改为女校。

  赵瀚普及四年制义务教育,要求女童也必须去上学,这让士绅们颇为不满。

  虽然只是孩童,可男女授受不亲。

  而且,义务教育太扯淡,教学内容特别粗浅,老师质量也稂莠不齐。特别是许多乡村学校,老师竟然是童生,四书五经都不过关,只能让学生识字兼学会算术。

  于是有士绅请求,他们自己集资组建女校,不用官府掏一分钱。

  这种好事儿,赵瀚自然答应,只有一个要求,删改《女四书》里的部分内容!

  比如《女诫》的第一篇,就被赵瀚改得面目全非。

  《卑弱篇》改为《坤德篇》,“明其卑弱,主下人也”这种混账语句,改成“为妇之德,持家有道”。生女儿摆在床下教导,生儿子放在床上教导,这类尊卑东西全部删除!弄璋弄瓦也全部删掉!

  赵瀚直接给《女诫》作了一篇序言,写道:

  “一国之兴盛在其民,一家之兴盛在其人,欲立国家,先立人民。欲立人民,当兴教化。为人母者,教之始也,不可不察……”

  士绅们对此无可奈何,只能让女儿在学校读新版《女诫》,回家之后再学旧版《女诫》。

  迎春和冬福,已经恢复自由之身,但依旧在娄氏那里做女佣。

  她们领着两个小姑娘,前去城北女校报名读书。

  一路上,赵贞芳和费如梅叽叽喳喳,看到啥都觉得新鲜稀奇,主要是对上学这种事充满幻想。

  迎春则低声对冬福说:“三月三配亲,你去不去?”

  “我才不去,羞死人了。”冬福红着脸说。

  迎春笑道:“我要去看看,我都二十三了,比你大一岁,再不嫁人就嫁不出去。”

  冬福调侃道:“你就是想汉子了。”

  “想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