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做欧洲的债主(第四更,求订阅)_回到过去做财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0章 做欧洲的债主(第四更,求订阅)

第(2/3)页

向欧洲出口缅甸大米,才让他想起来曾看过的资料,战后最初的两年里,西欧各国从俄国进口了大量的粮食,进口总额甚至超过美国。
因为进口俄国粮食、肉类,不需要外汇和硬通货。俄国出口粮食是为了换取机器,以进行战后重建。即使是俄国本身粮食供应很紧张,他们仍然在千方百计的出口粮食——甚至不惜加大对乌克兰粮食的征收,这边刚解放,那边就要求在乌克兰征收4亿普特的粮食,相当于65.52亿公斤粮食,即便是导致饥荒也在所不惜。
重要的是机器,是重建工业所需要的机器。
虽然婆罗洲眼下还没有大片的水稻田,但李毅安的手里有充足的硬通货和船,只在东南亚收购廉价的大米运到欧洲,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欧洲各国没有硬通货也没关系,和俄国人一样,婆罗洲也需要机器进行工业化。
但是和俄国不一样的是,婆罗洲钱是不缺机器的,相比于机器更缺人,即便是买了一堆机器,也是放在那里生锈,因为没有足够的工人。
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有必要在欧洲和俄国人抢购机器,哄抬物价了。
在成济德的提醒下,李毅安认识到,婆罗洲并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而且哄抬机器价格,对婆罗洲也不是件好事啊!
沉思片刻,李毅安说道。
“那么……记账呢?”
“记帐?怎么说?”
李洁白等人诧异道。
“基本上就是我们指定一家银行,授信给某个国家,这个授信额度可以是一亿美元,也可以是两亿美元,他们不需要现在交付易货物资给我们,而是采用记账的方式,约定一个交货期,可以是一年后,也可以是两年后,当然,账期是要计算利息的……”
随后李毅安便解释着战前德国的贸易政策,战前的德国与现在的欧洲各国一样,都是严重缺乏的黄金外汇之类的硬通货,这对德国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也正因如此,在希特勒上台后,其便推行“去黄金化”的易货贸易。
就是德国和一个国家进行的贸易时要求签订一个《易货贸易协定》,规定双方的相互进出口数量要平衡,然后双方建立一个易货账户,德国从这个国家进口一笔原材料或者农副产品,那么对方就要进口德国同样价值的工业产品,在账户上形成一个对冲,最终的目的是,让账户处于平衡状态,谁也不欠谁钱。通过这种易货贸易,德国既获得了廉价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这个所谓易货贸易体系,又抢占了英美产品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