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耕地、读书、品灵水_山野杂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耕地、读书、品灵水

第(1/3)页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在钟南山脚下,李长青向李大江描绘着自己心中的乌托邦。

        李大江按照李长青的要求量好尺度,就回家准备木材。

        除了规划出建木屋的用地外,还有一大片可开垦的土地。

        李长青虽然生长在农村,但是从上学开始就没干过农活,一时不知道怎么下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李长青脱掉鞋子挽起裤脚,如老农般甩开膀子刨起来。

        山脚下的地经常渗透雨水,渐得很坚实,每一锄头下去都只能翻起一小块土地。

        李长青开始思考如何能够提高效率,不断尝试挥锄头的姿势,改善落下的角度。

        失败千百次之后,李长青还真找到些诀窍,利用已经翻上来的土地留下来的痕迹顺势而为,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节省了体力。

        每半个小时,李长青都会休息五分钟,趁着休息的间隙读书。

        正本几百页的《三字经》,李长青都能完整通顺的背下来,其中每一句的深意都铭刻于心,就开始读第二本书《百家姓》。

        跟《三字经》不同,《百家姓》没有文理内容,仅仅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排列。

        但是颜回给李长青的《百家姓》对每一个姓氏的来源典故,历史变迁都附有详细的解释。

        “赵钱孙李,周郑邓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

        李长青先通篇的诵读一遍,在心里有了个整体的印象。

        当李长青开始阅读下面的注解的时候,发现每个姓氏背后的故事都非常有意思。

        例如,排在第一位的赵,来自于造父为周穆王驾车,穆王把赵城赐给他,其后代以国为姓,又因当时赵为国姓,所以排列在一位。

        《百家姓》不单是会讲解姓氏背后的典故,还会涉及到当时的政治文化,要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变迁,来领悟沧海桑田中不变的真意。

        李长青有时看入了迷,都忘记开垦荒地,到后来不得用手机定个闹钟。

        在翻地的时候,李长青就认真思考每个故事的历史教训,竟比诵读的时候想得更加深入。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