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回一场海战三_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二回一场海战三

第(1/3)页

人员与兵力的不足,一直是陆仁和雪莉十分重视的事情,所以在很多能够节省人员的地方,陆仁和雪莉可没少花心思。

        就比如说现在这个时候吧,陆仁的部队在泉州集结时,陆军方面是泉州残余守军两千,夷州的增援性陆军三千,水军的总数字是八千。而现在是要和孙权的增援部队打海战,陆军的这五千人没有带上,只能是靠八千水军。

        但是在这八千水军,总计一百八十余只的舰船之中,有两千人与三十只舰船是属于补给性质而没有战斗力的,所以陆仁实际能投入战斗的人员仅为六千,舰船为一百五十只。再分到甘宁和黄忠的先头部队上,就只有两千五百的人员与六十只非火炮型的大小战船。所以所以,甘宁在交锋时一直在努力的避免旧式的接舷肉搏战,毕竟拼兵力自己这边可拼不起。而在中距离的投石过后,各船的弩弓也开始发一发威。

        再看夷州各船的弩弓,考虑到人员的不足的问题,陆仁和雪莉把箭匣进一步改良成了类似于现代自动型枪支中弹鼓式的结构,不过是倒置在弩弓的上方。单是一个箭鼓里的箭支就足有过百支之多,而且箭支的补充也相当方便快捷,只要把箭鼓上方的盖子打开,再把大把大把的箭支摆正方向放进去也就行了。而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直接更换掉整个箭鼓!

        接下来是击发结构。原弩的击发拉杆是在弩弓的上方,而姜游与李雪弄出来的机弩上方可架着箭鼓呢,击发拉杆自然不能采用原弩的结构,所以是把拉杆改在了弩身的下方,同时还把单纯的拉杆结构改良成了相对来说更为省力且快捷一些的齿轮式绞盘结构,发箭手坐在弩弓的后面不停的转动绞船就行了,而这种操作方法到有点像……自行车的两个脚踏板!虽说是用两只手来转,不过在必要的时候,发箭手的确可以躺在甲板上然后换用两条腿来玩命的蹬。

        最后是对弩弓支架的改良。这个陆仁和雪莉采用了后世炮架的结构,使弩弓在纵向上可以进行仰、俯角各四十度的调整,横向上则可以进行左右各六十度的调整。这样当单侧船舷的几架弩弓配合起来时,在中距离射击面上基本上不会出现射击死角。不过由于这种箭鼓式机弩的重量相对较高,构造上又受到了当时工艺技术的限制,仰、俯角的调整其实不太方便,但横向扫射面调整却没有什么问题。

        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弩弓要先调整并固定好仰、俯角的角度,然后再进行横向面的快速扫射。而为了弥补陆氏船只因为船体较大、甲板舷位较高所造成的弩弓俯射着箭线位过于单一,在船身中部舱位还另置了弩弓与箭窗,在纵向上可以进一步的扩大中、近程的箭支覆盖面从而减少死角。像甘宁的旗舰与另外两只僚舰作为大型船甚至光船身中的弩弓就有两排!

        人员配置上,每架弩弓由两个人合力操作,即一人主摇轮发箭,另一人负责进行弩弓的射击瞄准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