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第七十回侧翼助攻_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卷三第七十回侧翼助攻

第(2/3)页

部份的乌丸骑兵去追击吕玲绮,部下中仍有不少人并不知道夷州兵的厉害,甚至还有那么几位看不起能臣氐的部族长,正想借此机会来扬一扬威,回头好把能臣氐给拉下来,所以自告奋勇的分了万余骑兵去迎击夷州兵。在他们看来,这样的距离正好让骑兵冲刺发力,那对方的步兵还不是板上的肉?

        能臣氐阻拦不住……亦或是有想借刀杀人之心?反正就是任由这几位部族长带人去了。而这几位部族长带着骑兵才刚刚冲到距离夷州兵不足两百步的地方,夷州兵仰射而来的箭雨就已经铺天盖地一般的压将了下来。

        要知道上次在山道道口那里以箭雨战术迎敌的还不是夷州的正规军,而是田畴的部曲。真要和训练有素的夷州兵相比,田畴的部曲还真的就是民兵了。只见这会儿的夷州步兵们除了前排作为阵壁,余下的夷州兵一齐发箭,真可以说是转瞬之间就有几万的箭支射将出来,那是一番何等骇人的景象?乌丸骑兵一向以骑射之能而自豪,只是他们集结几万骑同时放箭,也不见得能有这么吓人的场面!

        噼哩啪啦的一通箭雨过后,迎击夷州兵的万余乌丸骑兵可就真不知道死了多少。而最要命的是你乌丸骑兵不是擅长移动性的骑射吗?可现在和夷州兵的战阵一比,你的骑射可以一边凉快去了。夷州兵配备的连弩发射方便,在不追求准头的情况下,一边行进一边狂拉击发拉杆那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再加上箭匣的更换方便快捷,使得整个夷州军阵在逼近的同时,箭雨就一直没有停过。

        再看夷州军阵缓缓前行不过三百余步,来迎击夷州兵的万余乌丸骑兵已经只剩下了不足千骑。而剩下的乌丸骑兵见状大骇,哪还有胆量再往前冲?还不马上就调转过马头开溜?什么?你说有没有这么夸张?五千步兵把上万的骑兵给打成落水狗?告诉你完全可以!

        早在汉武帝时期准备对匈奴作战的时候,名将李陵就曾经仅仅以五千步兵打得匈奴数万骑兵对他们奈何不得。可惜后来是因为汉武帝这边的支援没能到位,李陵的五千人在距离关隘没多少路的时候没了箭支,这五千人最后没能退回去。李陵对此都曾经叹息过只要再给他的士卒每人三支箭,他就完全可以退回关隘。后来李陵无奈之下投降,战报传回汉武帝的耳中,司马迁就因为帮李陵投降的事说了几句好话,汉武帝便迁怒于司马迁,司马迁最后就因此受了宫刑。

        而此时此刻,吕玲绮的这五千步兵无论是武器装备、训练水平、战斗意识,甚至是环境背景可都强出当初的李陵不是一点半点,用狂风暴雨一般的箭雨击溃上万的骑兵真心不是什么难事。再看夷州军阵又前行了一小段路之后就停止了前进,箭雨也就此停了下来。

        此时前军、中军的阵形不变,后军则分出了数百人去清扫战场,牵马的牵马、回收箭支的回收箭支。而这后面的数百人也真有意思,几乎每个人都拖着一乘厢车……确切的说,这种厢车到有点像清末民初时的那种黄包车,就是《骆驼祥子》里的那种,只不过后面是适合放东西的厢斗。而这种厢车相当的轻便,打扫战场的夷州兵把收上来的东西随手往里面扔就行。

        这也是没办法。夷州步兵单兵所能携带的箭匣终归有限,正常情况下一个正规的夷州弩弓手,身上连同弩弓在内,最多只能再带四个箭匣,分挂在左右两腰。不过后来夷州开发出了弹簧背包箱,里面可以放十余个箭匣,取用时反手往背上一摸就行,也就是说一个正规的夷州弩弓手,最多时可以携带十五个左右的箭匣,按每匣箭容十五支算,就是两百多支的箭。

        只是箭虽多,乱射一通下来也总有射完的时候,加上连弩与箭匣这玩意对箭支的制式化要求比较高,夷州兵在野战时必须得及时的回收箭支才能保证持续的战斗力,所以相应的战场回收方式也就开发了出来。而这种厢车嘛,就是一种不错的回收工具。而且把这种厢车摆放在前列还可以作为简易的屏障。

        再到下一刻,夷州军后阵又分了三百来人出来,把厢车中的箭支装回箭匣之中。一匣装完马上就传递到前排,随后射空的箭匣也会再传递过来。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乌丸骑兵远远的望见,也不敢再上前冲击。没办法,那铺天盖地的索命箭雨真的是太可怕了。

        此刻战场上的局势很微妙,曹彰与乌丸骑兵仍旧混战在一处打生打死,夷州军阵却在外围不紧不慢的清扫着战场上有价值的东西,并不直接的参入战事。但凡是有不知死活的想过来的,用不了几秒钟就会被射成刺猬。反正看那架势,夷州军团就不像是来打仗的,而根本就是来趁乱发财的。

        可越是这样,曹彰与能臣氐还就越是不敢掉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