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第一百零六回西塞烽烟七_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卷三第一百零六回西塞烽烟七

第(2/3)页

定”。

        因此,西塞山下的这场仗,陆仁的最理想定位是歼灭战而不是击溃战。只是单凭邓艾的封堵就想歼灭公孙渊的三万余众显然是不太现实。想完成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大兵团配合才行。所以荀彧建议陆仁马上从菊花港出兵,趁公孙渊不备堵死公孙渊向北绕道的进路,同时在命令甘宁在留下一定数量的舰队在辽东沿海威慑的时候,马上调集主力登陆,趁着公孙渊还没有作出什么大的反应之前赶上去。

        综上所述,慕容紫英的七千骑兵用两天的时间赶到西塞山,同时以一个小迁回行动堵住公孙渊的北上道路并不算是什么难事,关键还是在于甘宁的主力部队能不能及时赶到战场。

        ————————————————————

        慕容紫英的七千骑兵以一人双马的状态出击之后,于次日的中午时分,甘宁方面的近万人马赶到了菊花港,接手了菊花港的防御。然后在初步的分拔之后,终于拉出了一支七千人的机动精锐部队,于次日在甘宁率领下赶赴西塞山战场。

        考虑到战术方面的需要,这七千步兵除了运输辎重的车辆之外,还额外的配置了两千多辆板式马车来作为运兵车使用。这种马长三米、宽一米七,由双马拉动,车上可以乘坐十余人而不显拥挤。相对来说车身的制造工艺要求并不高,而且在使用了夷州的橡胶车轮与金属轮轴的情况下,也比汉时一般的车辆要结实耐用得多。

        其实夷州很早就开始使用这种板式四轮马车进行常规的货运,在吕玲绮率军来到北境时也把这种板式马车带到了北境来使用。由于战乱之故,北境百姓背井离乡者极多,菊花港方面要安置大量的百姓,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与一些游牧部族进行互市联系,钱粮运输任务繁重,这种比较适合辽西平原的板车就被大量的复制。

        当然原版与复制货之间的区别还是有的,主要体现在夷州兵团正式任务所使用的是夷州本土出产的橡胶车轮与金属轮轴,非正式任务用的则仍是北境的木匠们所制成的木制的车轮与轮轴。

        而这种板车除去运输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但临敌,车上的士卒在跳下马车之后再将诸多的马车首尾相连,这就可以成为简易的木制栅墙。而在必要的时候斩断马缰,再把马车车身侧立起来,那一米七的宽度立起来后就是一米七还有多的高度,一般的游牧骑兵根本就跳不过去。而结实的车底板,也完全可以抵挡住游牧骑兵所惯用的轻弓小箭。

        给七千步兵配上两千多辆板式马车的目的很简单。十人一乘的马车,其行进速度肯定要比两条腿走的速度快得多,再于双马拉动之下,无论是人力还是马力都能够保持着比较充沛的状态。

        这种步兵行进的方式,陆仁很早以前就已经有设想过,而一直没能实施,主要是因车虽然不难造出来,相对应的马匹却是个比较大的问题。这次能够实施,则是因为最近的时间里打了好几次的仗,马匹一直是夷州兵团重点缴获对象,因此这时的夷州兵团已经有了相对充足的马匹来组建这样的板车运输大队。两千多辆板式马车需要五千匹马左右,这时的菊花港完全拿得出来。

        除此之外,这次对板式马车的取用,陆仁还有一层试验与演练的目的在里面。陆仁后面的目标是要攻讨辽东、扶馀,甚至很可能还会时不时的就要与辽地北面的游牧部族交战。这些游牧多以轻骑为主,夷州兵团虽然有着力发展骑兵,但步兵的主力地位却无法动摇。而以步兵与游牧骑兵交战,一但在荒漠与草原地带,步兵单靠两条腿去走显然不够用,全员骑兵又很不现实,再者在后勤补给方面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想来想去外带查来查去,陆仁在雪莉的提议下,借鉴了罗马帝国的步兵军团作战方式。罗马帝国的步兵方阵在历史上有着很浓厚的一笔,其中有一条就是几乎每个或每队方阵步兵都配备有一乘或多乘的小型厢车。平时在行进时,给养与装备都放在车上,人是拉着车子轻装前进,到临战时才从车上取下装备准备作战,或是在扎营时取下给养补充体力。而在行军途中,大可与队友轮换拉车,或是干脆用收缴来的畜力拉车前行,兵员的体力也因此得到了保存。

        陆仁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因此大力的发展手头的这种板式马车,现在夷州步兵的配置是每一什一辆并配置双马。长三米宽一米七的车身不但完全可以坐得下一什,还可以放置充足的随什给养与装备。另外板车虽然是敞蓬式,但车上配有帆布与支架。遇到雨雪天气,把支架支好再覆上帆布,就是一个简易蓬式马车。

        闲话少说,只说甘宁带着这七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