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教育为本_开元4316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四章 教育为本

第(2/3)页

主义学习工业革命,例如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等,依靠所学的东西续命一时。

  但它们最终都爆发了革命,因为不打倒封建主义是无法真正实现工业化的,或者说封建地主必然是阻碍进一步工业化的,这些政权主导下的工业化都在很肤浅的层次。

  工业革命需要高强度的人文科技做支持,一定程度上来说,因为八股文的出现,中国的思想就开始僵化了。所以要想在这个时期搞工业革命,培养自己的人才体系、打破僵化的传统思维必不可少。

  回想一下大教育家苏格拉底这样的伟人,他的教育方式并不只是努力地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人们来到他的身边也并不只是学习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或者得到一个有标准答案的哲学理念。而是想来苏格拉底身边学习知识以外的东西,学习他的思想,并不是谋求答案。

  王阳明在招收学徒的时候也是如此,并不只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他的心学就是以培养学生思想而出名,这样的思想才能够流传千古。

  现在全球的教育体系,包括小学、中学以及大学这样的一套体系有多长时间的历史呢?其实非常短,只有150年左右的历史,这样的教育体系其实是为了满足工业革命所诞生的教育体系。

  在工业革命时代,机器的诞生使得生产效率惊人提升,人类的手工劳动根本不可能与机器相比。但是这些机器由于要人来完成关键操作,所以就需要将人作为机器的一部分进行不断重复、高度准确地进行训练。也因此,工业化教育体系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标准化的产品。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不得不说,儒学确实是一门高大上的学问,至少指引了华夏两千多年的文明走向。但它再怎么高大上,也只是一门的哲学。

  以后世科学的眼光来看,儒学可以当做信仰,但却无法真正的认识这个世界,解读这个世界。指望着一门哲学,一种信仰就把全天下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现实吗?

  显然不现实,而且还有些幼稚。

  不可否认,华夏文明是伟大的,儒学思想也是伟大的。

  唐朝开始,华夏就是世界的中心,万国来朝。

  宋朝时,东南沿海就停满了阿拉伯商船,这个时候的大宋朝,已经开始从原始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形。

  西方传教士明朝就来到了这片土地。

  但是,没用!我们根本不信他们的。你说出大天来,还不是看着我大中华的繁荣流口水?说出大天来,你的国家不也没有我的国家强?我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