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零二章 物以稀为贵 (更新完毕)_我为国家修文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两百零二章 物以稀为贵 (更新完毕)

第(1/3)页

在缂丝技法的运用上,合色线在宋代比较流行,南宋朱克柔、沈子蕃等缂丝名家的作品中,经常都能够看得到。

        可惜到了明代,合色线就几乎很少看到有人使用了。

        而在宋代和明代之间,合色线的使用相对于宋代而言,要少了许多,却比明代又要多了一些,通常一幅缂丝作品只会在一两处地方使用合色线。

        比如,京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缂丝《东方朔偷桃图》,也仅仅只是在东方朔的手指缝,用黑、白二色丝,和灵芝的茎部用石青和米色二色丝,总共也就两个地方使用了合色线。

        再比如,米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元代缂丝《花地鸟兽》中,也只在鸟腹部一个地方使用了合色线。

        而这幅缂丝《蟠桃献寿图》仅在右下角竹叶丛中的最下方那片竹叶上,使用了淡绿和淡黄两种不同色相的合色线,而且面积极小,非常不显眼。

        就合色线使用这一点,对这件缂丝作品的断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向南目前的判断,这幅缂丝《蟠桃献寿图》,并非是题签上所写的宋代缂丝作品,而应该是元代缂丝作品才对。

        当然了,尽管这件缂丝作品不是缂丝技艺发展达到巅峰时期的宋代作品,它依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市场价值。

        这就跟元代缂丝作品存世量有关了。

        由于政权时间短及社会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留存至今的元代缂丝作品极少,中山故宫博物院藏了件,辽省博物馆藏了件,京城故宫博物院和大都会博物馆也仅藏了数件。

        而元代之前及之后的缂丝作品存世量就多了,光是在中山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件宋代缂丝作品,以及件明代缂丝作品,加上其他博物馆的馆藏数,那就更多了。

        物以稀为贵呀!

        不过,这些事就没必要告诉弗雷德了,毕竟跟一个外国人讨论这是宋代的还是元代的缂丝作品,根本就说不清楚,还是不要浪费口水的好。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