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第174章 皇帝菩萨佛心天子_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78.第174章 皇帝菩萨佛心天子

第(1/3)页

第174章  皇帝菩萨·佛心天子

    【在梁武帝跟大臣“做买卖”期间,陈庆之连战皆胜,使元颢成功入主洛阳,魏帝元子攸逃往河北。】

    【公元546年三月初八,梁武帝第三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

    【四月十四日,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

    【公元547年三月三日,梁武帝第四次出家。】

    【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

    【史书上很明确的记载了这几次赎身钱不是来自国家财政,而是来自臣下的捐献。】

    【《南史》:“皇太子以下奉赎”。】

    【《魏书》:“内外百官共敛珍宝而赎之”。】

    【《资治通鉴》:“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皇帝菩萨”。】

    ……

    大汉·武帝时期

    扶着案桌,刘彻的两条眉头皱成一条眉毛。

    该说你们是真有钱呢,还是真有病啊?

    这皇帝明显就是捞钱啊!

    十个想法里有九个半都是搞钱的汉武帝一眼就看透了对方的小猫腻。

    很简单的逻辑,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入这个什么寺不想当皇帝,又怎么会那么容易就放弃?

    天下又有哪个地方真敢这么明目张胆反反复复收皇帝的钱?

    还几亿钱几亿钱的收?

    这里要是没联系,朕这辈子都不搜刮豪强的钱!

    ……

    南宋·孝宗时期

    寒泉精舍内

    头戴东坡巾,身穿斜领交裾,坐在椅子上的吕祖谦看着天幕,对身旁的朱熹询问道:

    “晦庵,梁武帝也算英武睿哲。”

    “其大修文学,盛饰礼容,鼓扇玄风,阐扬儒业。”

    “可谓承魏晋以来未有若斯之盛也。”

    “但最后又为何慕名好事,崇尚浮华,抑扬孔墨,迷惑释教呢?”

    同样头戴东坡巾,着一领褐衣的朱熹捧着茶碗,抿了一口茶汤,想了想道:

    “自梁武帝下令罢宗庙牲牢,以荐蔬果作为礼,转而沉溺于浮屠氏之教,以至于亡而不悟。”

    “大概是因其当时年事已高,当初有所希冀且图谋者均已如愿以偿,更无余愿,因而但思自身如何处世的问题。”

    吕祖谦来了兴趣,拱手道:

    “晦庵教我。”

    朱熹连连摆手口称岂敢,又继续道:

    “梁武帝本就起自儒生,受名节道义教化,非如曹操、司马懿那般,把自己当英雄豪杰而自命不凡。”

    “更不像刘裕、萧道成那样发迹于军队行伍之中,对名节礼教茫然无知。”

    “既曾受圣人之教,就会反思自己的一举一动是否与此有所违背。”

    朱熹放下茶盏,站起身背负双手,仰天而道:

    “圣人教化,并非不奖人改过自新之路。”

    “但对于那些乱臣贼子,则即使立下丰功伟绩,终不能掩盖他们罪大恶极之行,从而得以被登进于君子之途。”

    吕祖谦捋着胡须,若有所思。

    朱熹看向吕祖谦,朗声道:

    “梁武帝就是因此而感到彷徨无措、愧疚不已。”

    “只因他深知自己弑君篡位的谋逆之举,使得古今上下已无他可以容身之地,其心悲戚矣。”

    一扬衣袖,朱熹坐回本处。

    “释教主张万事皆空,有“心亡罪灭”之说,有“事事无碍”之教。”

    “且对所谓堕入无间地狱的五种罪大恶极之举,有将其归因于前世善恶的因果报应,有许愿说只要经过真心的忏悔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