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应天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应天

第(1/3)页

  勿负韶华,勿负大明!
  这是张庶宁对学生们的期待,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要求。
  他相信一个伟大的国家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支撑着,唯有如此,才能将亿万人的心,凝聚在一起。
  放在如今的大明,最大的公约数,就是公正公平,机会均等。
  虽然大明也在积极开拓,利用海外的财富,填补窟窿,发展工商,积累财富。但是在张庶宁想来,要真正积累财富,最好的办法还是激发所有人的热情,让大家伙努力起来,各尽所能,唯有如此,才能迅速让大明朝强大。
  在国家发展这一点上,张庶宁和朱棣简直南辕北辙,想法完全不一样,朱棣是一心琢磨着从外面想办法。
  就在去年的时候,他带着船队,南下旧港,设立旧港宣慰司。
  而且朱棣以旧港为基础,向四周辐射,包括爪哇,三佛齐,真腊,占城等地,全都纳入了朱棣的势力范围。
  值得一提,朱棣还很快发现了来钱的路子,那就是数量惊人的香料。
  没错,朱棣开始疯狂向大明输送各种香料,一船一船,在朱老四的努力下,大明老百姓终于能吃上廉价的五香毛豆了。
  要知道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香料都是很昂贵的东西,比如大明朝给官吏发俸禄,就出现过用胡椒、八角充数的例子。
  现在昂贵的香料,终于走入了寻常百姓。
  在另外一面,老朱和朱雄英,也在培育花生,要不了多久,花毛一体就要占领大江南北的酒桌了。
  这个天下处于一种高歌猛进之中,新鲜的事物不断涌现,到处都呈现出一种难得的繁荣。
  大批的海外夷商学者,充斥其中。
  无论南北,任谁看来,都不会有丝毫怀疑,即便是盛唐气象,也就是如此罢了。
  此刻的大明,到底还缺少些甚么呢?
  或者说,盛世大唐,又是怎么因为一场安史之乱,彻底终结的?
  这一点张庶宁并不是完全清楚,或许他爹可以给出相对客观的答案。只不过有答案,并不意味着就能避免。
  一个国家,在快速高歌猛进的时候,必定会吸纳无数的土地,吞并许多的部族,在这个国家的边缘地区,大肆开疆拓土,吸收许多对这个国家没多少归属感的群体。
  这样成就了国家的庞大,也为国家的衰败,埋下了祸根。
  就比如安禄山之流的胡人,他们被大唐招揽,成为领兵大将,坐拥巨大的权柄。随后在窥见朝廷虚弱,无力制约他们的时候,就断然起兵,向朝廷发起了挑战。
  唐朝真正解决了安史之乱吗?
  貌似乱军首领都被杀了,天下也回到了大唐皇帝手里,确实是平定了……可仔细追究,就会发现,安禄山、史思明固然死了,但是次一等的叛军将领,却依旧存在,而且还被封为了节度使一类的官职,依旧把持地方。
  旧的藩镇势力没有铲除,又添了新的藩镇,从此武人势力,更加难以遏制。
  以至于天子威望,荡然无存,地方藩镇,把持一切,俨然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