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从丝绸作坊开始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七章 从丝绸作坊开始

第(1/3)页

  张希孟率领着人马,从镇江出发,浩浩荡荡,开向苏州,在张希孟的队伍当中,除了能臣干吏,精兵强将之外,还汇集了不少特殊人才。
  包括早就名扬天下,号称第一红贼的曲艺班头吴大头,包括家道中落,著名才女郑允端丈夫施伯仁。另外还有从拱卫司调来的千户官周蕙娘。
  张希孟的这一支队伍,不只是文武齐备,还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人才。之所以配的这么齐,一来是苏州情况特殊,不准备充分,根本不敢闯这个龙潭虎穴。另外老朱也是生怕张希孟遭到危险,这才百般小心,不惜血本。
  总而言之,能配属的都配属了。
  剩下就看张希孟的手段了。
  “军纪我已经说了一百遍,也就不废话了。再有就是要保持一颗灵活敏锐的心,我们不是去找茬儿,去杀人放火,而是要理解一座城市,明白运行方式,取长补短。对于那些不合适的东西,要坚决铲除,毫不留情。”
  “但我们也要清楚,有些好东西必须保留下来,变为大明向前发展的助力。”
  众人对张希孟的话,哪里敢有半点怠慢,哪怕听不太懂,也尽力记在心头,仔细揣摩。毕竟以张相如今的地位,说出来什么都是对的。
  如果不对,那也是自己愚钝,没有领会清楚。
  平心而论,张希孟很怕这种情况。
  明军进城的次数不少,从最初的滁州,到金陵,再到其他城市,可以说是驾轻就熟,经验丰富了。
  区区苏州,又有什么不同?
  还真别说,当下的苏州,就是不一样。
  哪怕扬州,金陵这种,有着数量众多市民,发达工商业的城市,也和苏州完全不一样。
  苏州的纺织作坊不但规模庞大,而且主要向外销售,每年有差不多五十万匹以上的丝绸,出售海外。
  其中仅仅是织工,就超过三万人。另外绣花,印染,贩售,船只,票号……整个产业链下来,牵涉的人数,何止十万!
  毫不夸张讲,苏州可以算是对外联系最密切的城市了。
  造成这个情况也跟大明有关系。
  从很早开始,朱元璋就排斥海外贸易,他恨不得把每一块田都种上粮食,要什么商人,都是农夫不香吗?
  幸好有张希孟在,制止了老朱疯狂的打算。
  不过张希孟也承认老朱的想法又可取之处。
  因此大明虽然有专门的市舶司,但是却限制对外贸易数量。而且大明对外又严格控制价格,胡商想要见缝插针,买点便宜货,那是想也不要想。
  大明不干的事情,苏州这边都接下来了,作坊疯狂扩张,大肆改种桑树,哪怕张士诚也知道粮食重要,却是阻止不了改稻为桑的进程。
  豪族大户主导之下的苏州,变得越发逐利,什么都要算计好处多少。
  有人觉得很难斗得过大明,所以应该纳土归降,成为大明子民,免得兵连祸结。可也有人坚决认为一旦落到了大明手里,好日子就没了,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拼了这条命,保住现有的成果。
  以张希孟的耳聪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