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走,陪朕打枪去_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四章 走,陪朕打枪去

第(2/3)页

成。

  甚至是说,王迪已是在考虑,要不要在十几二十年后,动一动改变一下底层县衙门的权职结构。

  《明史·职官志》当中规定了知县的职责为:凡赋役,岁会实征,十年造黄册,以丁产为差。

  与此同时,身为父母官的知县,还应当事必躬亲、勤政爱民,凡是涉及祭祀、表彰、养老、训练保甲、缉捕盗贼、救济百姓等等问题都要及时解决。

  由此可见,一县父母官肩上挑着的胆子,不可谓不重啊!

  况且,现如今的王迪,经过杨蜜多日以来的悉心解惑,他对于地方行政系统的人员构成,基本上算是了如指掌。

  花名再多呢,无非就是官僚、幕友、胥吏这三种。

  官僚,就是吃皇家饭的。这些人,基本都是通过考试、捐纳、荫庇进入仕途。至于后两者嘛,都是由官僚来支付工资的。

  如若在那事简之地,又或是碰到能力强、权利欲望很重,亦或是较为抠门的知县,像县丞、主簿这些分摊压力和职权的副手,没准都不设,全由不入流的典吏一人兼领。

  然而树有枯死日,人有力穷时!

  在这个地方只有县衙门没有法院检察院的年代里,王迪觉得……

  一县之地黎民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不好,恐怕全凭知县一人的执政能力和为官操守了。

  这在王迪看来,很是不好!

  所以说,经过杨蜜的提醒,王迪认为,完全可以将县丞、主簿、典吏、巡检等诸多位卑乃至不入品级的官吏们,就此设为朝廷固定编制。

  不入流归不入流,但只要朝廷承认其编制,这也算是吃上皇家饭了。

  就像武勋考选大典那样,经过底层乡村几年的实践以后,能者上,庸者下。

  既能分摊知县的压力,防止知县权利过重,有为祸一方的可能;又能给不擅长八股文却有执政做实事能力的秀才们,找一条另类的仕途之路。

  最主要的是,饱读诗书知晓忠义理智信的秀才们下到了基层乡村,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