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带预言家_不可思议的山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章 带预言家

第(2/3)页

河一路砍到长江。

        不过毕竟是押送车队,人手肯定是要齐全的。

        崇伯对赤松子问道:“如今大江南岸已经被放弃,设施也都被摧毁,大量的部族迁聚到这里来,虽然放弃了大片的南岸耕地,但是却对中南部地区进行了开垦,加上人口聚集,劳动的人手反而比以前更多,分配也更加的合适”

        “所以,为什么不筑城呢?”

        崇伯询问:“我之前看到远方,有一片正在修筑的高大建筑,那是什么东西呢?”

        赤松子:“哦,那是大气象台。”

        “气象台?咦,,莫不是效法陶唐”

        赤松子算是给了肯定,表示确实是有借鉴了陶唐地的古天文祭祀台。

        崇伯若有所思:“伏羲氏之末,太昊氏立大风雨表,使得百姓可以按时令出山捕猎,寻觅野谷野果,知道百草生长的时间,果实何时成熟,在天灾来临的时候,所畜养的果树与牲口可以及时迁移,夏取而冬藏,不必被风雨侵袭,白白丧命,所以他被人称为青帝。”

        “后来,太昊在伏羲的历法中,重新修订,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如今的天帝手中,帝放勋再次修订历法天文的重要手段,就是依靠陶唐之地的祭祀观象台。”

        “台立之后,帝乃命羲和四人,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崇伯无比感慨,当初陶唐观象台,可是耗费了很大的劲,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保证基本准确之后才开始动工建设的,这个时间耗费了很久,主要是观测的时间过长,毕竟日月星辰的移位,天地四时的气候变动,不是一年两年就能给予确认的。

        也是当年羲和氏四人分赴四方,观察天象,至第一个八年结束之后,回到陶唐述职时,这个天文台才开始建设。

        “没想到南方居然有能力建设这个东西,但只怕,三四年的观测,不足以支撑起天象的变动啊”

        崇伯对此又感到一些担忧,气象台是好东西不假,但不能脑子一拍就开始建设,如果最后结果不准确,却还让各个部族,依靠气象台发布的时令去耕作,那到最后如果出了事情,整个南方都要饿死很多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