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捐钱?你们配吗?_直播说错话,被观众送上热搜王世风蒋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5章 捐钱?你们配吗?

第(1/3)页

罗教授在台上发表着声明,他说的是普通话,但是台下大多数人都听不懂,或者听不清,但是他们依旧能感觉到,台上这个年轻人说的话,很重要。

和在座这些平均年龄70岁的老人相比,刚满50岁的罗思尧确实是个年轻人。

如果不是王世风要求,罗思尧也不愿意走这个形式,但是没办法,今天的一切都是要拍下来制作成纪录片的,罗思尧所有的发言不是给这些行将就木的老人们听,而是说给未来欣欣向荣的年轻人听。

王世风站在后台侧面,目光从台下每一位脸上略过,像是自言自语般向身边的蒋宵凡和陆平介绍道“那位是库大师,今年90高龄了,是第一位被国际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民间艺人,以前外界叫她大夏毕加索,

出生在贫苦家庭,跟着父母要饭逃荒,后来安稳下来之后跟着母亲学习剪纸,作画,后来嫁到这邻家村子,六十五岁的时候,失足摔落到山沟里,昏迷了四十多天神奇自然康复,醒过来之后像是觉醒了一样,剪纸技艺突飞猛进,格局大变,她自称自己是剪纸娘娘化身。”

“这,这么传奇?都能拍电影了。”蒋宵凡看着前排那位穿着破旧棉袄依旧能看出瘦骨嶙峋的老人,惊讶的瞪大眼睛。

“这样的艺术家,在国外应该名利双收了吧。”王世风笑了笑。

“嗯,肯定啊,虽然我不懂艺术,但是只要和艺术家沾边的商业价值肯定不同寻常。”蒋宵凡点点头。

“库大师享受津贴,每年一万块钱,所有作品捐赠给美术学院博物馆,罗教授派人去请她的时候,她一个人独居在土窑里,屋子里除了几床棉被,只有一张土炕和几张桌子,还有一些剪纸用的材料,因为平日要靠着剪纸为生,

土窑你知道是什么东西吗?就是在黄土山体里掏出一个能够容纳人居住的山洞,听说保暖效果极好。”王世风笑吟吟的说着。

蒋宵凡和陆平同时愣住了。

因为这些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有些超纲了。

不过,明明是国际艺术大师吧....怎么...生活如此窘迫?

“所以我跟你们说,剪纸娘娘化身说不定不是传说哦,毕竟能在那种清苦的环境下活到九十岁。”王世风轻笑道。

“怎么会这样?那些作品就算捐了一部分,平时的作品拿出去也能卖很多钱吧。”陆平有些不明白。

“艺术家,或者说文艺作品,是需要产业链支持的,库大师的作品,有时候是艺术,有时候,就只是剪纸,而已。”王世风瞥了眼陆平笑道。

陆平抿着唇,闭上了嘴。

“那位是稷山花鼓的祝大师,今年七十岁了,担任稷山花鼓团团长已经五十二年了,花鼓最早是一种祭祀舞蹈,所以和现在单一的鼓类乐器有很大区别,这么说吧,这是一个团队艺术,需要至少十几个人才能完成,

而且这十几个人每一个都需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训练,表演难度极高,甚至可以称之为综合杂技,但是因为时代原因,祭祀习俗落寞,花鼓就没有市场,只有过年过节这样的特殊日子,才有表演。

没有市场就养不活演员,抛开艺术文化光环,大多数人最开始学习这些东西都是为了一技之长混口饭,没有市场就吃不上饭,所有很多人都离开剧团,

最终只有祝团长咬着牙挺了下来,听说这老爷子以前家境还算殷实,现在和老伴儿带着一群学鼓的孩子们吃住都在剧团,已经在剧场安家快三十年了,

没有市场,自然也就没有人学鼓,所以这些年为了把花鼓传承下去,只能招收一些孤儿学徒,已经培养了92个传承人,但是其中80个都已经转行了,

现在剧团治上下12个演员,最大的21岁,最小的9岁,勉强能够应付今年当地的汇演,不过如果不出意外,这可能是稷山花鼓团最后一次汇演,因为祝团长凑不齐人了。”

王世风继续介绍另外一边的干瘦老头。

“最后一次,是,要散团的意思?”陆平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