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军中切磋_初唐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0章 军中切磋

第(1/3)页

秦王李世民的大军驻扎在柏壁,永安王李孝基、陕州总管于筠、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四人分兵两处,各自在大军东南和东北安营扎寨作为辅弼。
  唐军三个营地本应形成犄角之势,互相拱卫,徐徐前进以求蚕食贼军。
  然而,李渊和李世民的战略是不同的。
  经过一个月的初期僵持之后,这对英明的开国父子都看出了刘武周色厉内荏,外强中干,根本没有同大唐争霸的根基。既然如此,前线统帅李世民索性按兵不动,主打一个拖字诀,拖上三四个月。有着后方关中的粮饷持续供养,唐军的战力只会越来越强。而叛军抢完李渊在并州十多年攒下的家底之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完全没有。
  如今在刘武周治下,并州大乱,百姓逃窜不事生产。刘武周手下都是些农民武人出身,没有治国经验,并州已然乱作一团。
  没有一个治理稳定农业发达的后方作为保证,府库再殷实也有坐吃山空的时候。
  李世民采取拖延的办法,或许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心思。在长安他是拔了牙的老虎,处处受到皇帝和太子的钳制。可是带兵在外的时候,如何打仗都交由他一人说了算,乾纲独断临机决事。
  从正面来说,拖是对付叛军最好的方式,对士兵的消耗最少。只是,这种方法对于国库的消耗过大,还会留下个拥兵自重,养寇自重的骂名来。
  事实上,李世民确实是这样操作的,十天以前刘武周就分兵退守城市了,而李世民的大军却仍在柏壁驻扎,做出一副长期消耗的样子。
  无论是何种目的,战事时间过长对于国家不是好事,于是,李渊绕过李世民给李孝基四人发了军令。
  这一日,柏壁东北的唐军营内,年过半百的永安王李孝基正享用烤羊肉。
  李孝基跟李渊同辈,是李世民的叔叔辈,年轻时也是一员猛将。李孝基看得很明白,裴寂是个倒霉蛋,被派过来给李元吉擦屁股,结果落得个全军覆没。而他自己则是幸运的,跟着能征善战的二侄子李世民混战功就行。
  来自长安的粮饷不断供应唐军三座大营,士兵的吃食只能算一般。作为将领,李孝基不曾亏待自己,每日各色肉菜。出征一个多月,李孝基甚至胖了些。
  “报,陛下手谕”,巨大的军帐门口,李孝基的一个亲兵大声喊道,
  “哦,呈上来”,李孝基听见这话,有些奇怪。皇上的手谕怎么会到我手上,不该给秦王吗。
  那亲兵将一黄色帛书送到桌上,李孝基拆开阅读。
  李渊的手谕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三句话。
  “刘贼侥幸窃据大唐龙兴之地,卿等宜速求战,以早日收复晋阳为上”
  手谕的内容很简单,李孝基阅读的同时,听见亲兵说道,“宫中使者说,这手谕是发给王爷和东南营中两位大人的”,李孝基明白过来了,这是李渊发给他和于筠、独孤怀恩和唐俭的催战金牌啊。
  想到这个族兄,作为君父,如今竟然不敢主动发令给二侄子李世民,李孝基微微一笑。
  笑过之后,便是烦恼。李渊的微操,显然不符合前线将领的利益。
  稳赢的仗,肯定是越拖对军方越有利。说不定此战之后,秦王班师回朝,便能成为大唐实际上最有权势的人。
  是的,李孝基是秦王党。
  “把这手谕,给秦王送去”,李孝基甚至不想通知跟他同属一营的唐俭,先给李世民看了再说。毕竟,出战不符合李世民的战略规划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