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买地建厂】_梦回大明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5【买地建厂】

第(2/3)页

,我怎么好意思让他帮忙经商?”

        “那就去别的商号挖人,”王文素出主意道,“必须挖那种大商号的二掌柜、三掌柜,他们注重名声又有本事,不会轻易做背叛东家的事情。”

        王渊担忧道:“我一个小作坊而已,能挖来大商号的掌柜?”

        王文素提醒说:“先生是翰林院学士,又名动直隶。若此人膝下有子,不妨收来做亲传学生,这样就能轻松招徕人才了。”

        王渊对北京的商号毫无了解,他又去跟顾应祥讨论此事。

        顾应祥哈哈大笑:“何必那么麻烦,你就开一个作坊而已。直接去户部请一个算账的,再去工部请一个负责管理的和一个负责收货的,把纺出来的棉纱卖给外地商贾即可。”

        “妙啊!”王渊拍手大赞。

        六部有很多杂官佐吏,杂官肯定请不来,佐吏却能轻轻松松招揽。只要王渊收他们的儿子当学生,这些佐吏恨不得免费帮王学士打工。

        经营人才或许麻烦,管理人才则遍地都是。

        就拿工部织染所来说,一把手织染大使也就正九品小官。他们手下有不少管理人才,而且陆陆续续开始失业,都不用王渊承诺收学生,给点银子便能弄过来当生产主任。

        永乐年间,北京织染所定员近千,现在只剩下二百来人,一大堆失业的不知道该干嘛。

        官方织染所衰败,主因并非官员贪污,而是跟不上商品结构转型。

        明朝初年的棉纺业不发达,官方织染所主要制造丝织品。但了正德年间,棉纺品已经成为主流,养蚕农户纷纷改种棉花。官营项目又没法彻底改变,你总不能让皇帝、嫔妃和官员都改穿棉衣吧,于是织染所渐渐原材料缺乏,只能被迫不断缩减规模。

        现在,大明的主要丝织基地在江南,其次是山西,再次是四川,然后是闽粤,最后是河南,北直隶已经没几个农户养蚕了。

        不过北直隶的棉花种植却异常兴盛,可能是河北太冷的原因。河北、山东乃明中期头号棉花种植带,江南的很多棉纺织品,都需要从河北、山东采购原料。

        直至后来海运走私兴起,江南的棉花种植面积才不断扩大,其贸易对象是东南亚和欧洲客户。

        王渊从户部和工部,一种招了五个佐吏,并将他们的儿子收为学生。

        一个叫常兴,担任总掌柜,类似总经理;

        一个叫李德隆,担任总监事,类似厂长兼车间主任;

        一个叫费玉明,担任账房,类似财务总监;

        一个叫陈贵,负责采买,类似采购部长;

        还有一个叫陈春,负责销售。其实就是跟客商联络,都不用自己运输,客商会上门把货运走。

        在时间上有些尴尬,距离棉花收获期,还足有三四个月,王渊的棉纱作坊找不到原材料,去年河北、山东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