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皇祖父有孩子?_重生后梦寐以求的皇位它不香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章 皇祖父有孩子?

第(1/3)页

刘尚书是不怕的,他的人不在丰州任职,亦没收受过丰州贿赂,殃及不到他头上。

        谨慎起见,回府后他仍写了几封信差人送出去,侍从离开没多久,老管家就来说江太医来了。

        “不见。”

        甜汤的事让他心生警惕,江太医是谢武帝的人,自己不经意的话可能传到谢武帝耳朵里成为催命符,他叮嘱老管家,“往后不得让江太医进门。”

        老管家面露难色。

        江家女嫁来刘府,两家怎么可能不走动?

        老管家暗自琢磨自家老爷的意思,“老奴说您有事忙如何?”

        “随便。”

        刘尚书还要去兵部练兵,没空和江太医虚以委蛇,江家人多,开销大,江太医明里暗里询问彩礼的事儿,弄得他烦不胜烦,又不是没有俸禄,江太医这辈子像没见过钱似的。

        同样是姻亲,李院正好太多了。

        穿过回廊走侧门的刘尚书不禁想起赐婚以来,李院正好像没找过他。

        是故作骄矜还是瞧不起刘家?

        “旺财”

        “奴才在。”

        “院□□上的人可来过?”

        旺财是府里管事,款待客人都是他在负责,细细回想了番,“小少爷周岁李府送了贺礼来。”

        那是两个月前了。

        刘尚书问,“最近呢?”

        旺财摇头,又道,“江府的人经常来。”

        这事夫人和他说过了,江家手头拮据,隔三差五就上门打秋风,要不是皇上赐婚,夫人都想把他们轰出去了,刘尚书又问,“夫人可去过院□□邸?”

        “没,夫人整天守着小少爷,不怎么出门。”

        不对劲啊,李家小姑娘是他未来的嫡儿媳,应该经常走动才是,李家怎就没动静呢?

        “你去问问李家对赐婚的看法。”

        李家不会看不上他儿子吧。

        呵。

        他还看不上李家呢。

        想到两个儿子的亲事刘尚书就不舒坦,论门第,李江两家都有些低了,一个卯足劲往跟前凑,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糟心得很。

        这天,李院正回家,半路又被人堵住了。

        以为是来打探消息的,目光一沉。

        见状,刘尚书登时冷了脸,旺财说李家的人不喜这门亲事,说她家姑娘聪明灵动,该找个书香门第,刘家是武将,杀孽太重。

        竟嫌弃他儿子不好,刘尚书虎着眼,质问面前的人,“刘某不知哪儿得罪院正了,一见面就给我甩脸色?”

        “”

        大难临头还不自知,这些年尚书白做了,李院正不欲多言,让车夫改道。

        这会儿天快黑了,街道两侧的屋檐挂起了灯笼,烛火迷离,衬得他一脸凝重。

        刘尚书愈发来气,蹬着马背,直直横在路中央,“院正要是不说清楚别想走。”

        李院正:“”

        “刘尚书又想动手不成?”

        刘尚书扬了扬手里的鞭子,“本官还怕你不成?”

        “”

        是夜,谢邀看了会奏章就睡下了,迷迷糊糊的,听到屋里有动静,睁开眼,就见吴德贵提着灯笼,猫着腰进来。

        他坐起,“何事?”

        “李院正有事求见。”

        谢邀看了眼窗外的天色,“这时候?”

        大晚上还进宫准没什么好事,谢邀揉了揉眉心,“他在何处?”

        “偏殿候着呢。”吴德贵看他醒了,将灯笼挂在莲花架上,净手后服侍谢邀起床,“刘尚书当街拦了院正的马车,两人发生口角差点动手,院正咽不下这口气,想悔婚。”

        谢邀下地,顺了顺肩头披散的黑发,“刘尚书又怎么了?”

        “您赐婚后,江家甚是积极,但刘尚书似乎不喜江太医为人,不怎么亲近江家,许是感觉院正态度过于冷淡,就派人查了院□□,得知院正不喜这门亲事,他心里不爽了。”

        谢邀套上鞋子,愕然,“李院正不想和刘府联姻?”

        刘尚书握有实权,要不是他赐婚,刘家坚决不会答应两家亲事。

        明明自家高攀了,李院正竟瞧不上?

        李院正老糊涂了吧。

        吴德贵扶着他,命梳头太监进来梳头,谢邀心生抗拒,低头看看自己的衣衫,“院正不是外人,就这样过去吧。”

        梳头就得掉头发,谢邀可不想。

        李院正经常给皇祖父把脉,皇祖父什么衣容他没见过啊。

        谢邀在寝衣外套了件月白色的外裳,披着头发去了偏殿。

        李院正跪了些时候了,谢邀扶他起身,明显感觉他双腿麻得哆嗦了下。

        “爱卿,朕知你委屈了,你等着,朕这就让刘尚书给你赔罪。”

        宫人已经去刘府传话了,刘尚书要是聪明,很快就会来,他让太监给李院正赐座,问起他傍晚的事儿来。

        李院正神色憔悴,语速极慢,谢邀没有打断他,相反,怕他舌燥,亲自给他泡了杯茶。

        李院正没有掩饰对刘府的鄙夷,认为刘尚书不懂礼仪,言行粗鄙,和他结亲是种侮辱,请他收回成命。

        谢邀慢悠悠开口,“刘尚书就是个莽夫,言行粗鄙,你想悔婚朕也理解,但他幼子还小,好好管教,考个文状元不是不可能。”

        李院正拨了拨茶面上的浮沫,心力交瘁,“虎父无犬子,刘尚书从武,又怎会允许儿子从文呢?”

        谢武帝因带个‘武’字,心里重武轻文,刘尚书尝到从武的优势,不会让儿子弃武从文的。

        “这有何难?”谢邀自认想得周全,“朕拟一道旨意,他儿子不从文就不得入仕。”

        “”

        刘尚书的儿子没出息,遭罪的还是他孙女。

        这个办法不可行。

        看他沉默,谢邀又道,“两家是娃娃亲,你担心他将儿子教坏,朕拟旨让他将儿子给你教养。”

        “”

        还能这样?

        那刘尚书下次就不是拦路而是杀他了。

        李院正连连摇头,“不可。”

        “小公子是你未来的孙女婿,有何不可?太孙不也由太傅教导吗?”

        他是庄家女婿,庄家手把手教他,挺好的呀。

        就像他明明不喜欢太孙妃,但仍会对太孙妃好,没有比自己教女婿更好的了。

        谢邀道,“就这么说定了,待会刘尚书来朕就和他说。”

        老来得子,刘尚书恨不能时时捧着,哪儿舍得拱手送人,李院正觉得刘尚书铁定会反驳,没准又会动手,便是吴德贵都这么认为的。

        出乎意料的是,刘尚书沉默片刻后竟欣然同意了。

        李院正和吴德贵目不转睛盯着他。

        仿佛不认识他似的。

        刘尚书说,“微臣是个粗人,不喜文人那套礼法,皇上想纠正微臣的家风,微臣感激不尽。”

        李院正狐疑,“刘大人?”

        刘尚书看他眼,真诚的赔罪,“傍晚是我唐突了院正,还请院正大人不计小人过。”

        李院正脸上疑惑更甚。

        谢邀也觉得刘尚书过于爽快了些,未免日后生事端,他问,“刘爱卿晚膳吃了什么?”

        “米饭,肉。”

        “没喝酒?”

        “没。”

        谢邀看向李院正,“你给他把把脉,看他是否有中毒。”

        刘尚书:“”

        “谢皇上关心,微臣的身体好着呢,既让院正亲自教诲犬子就不会反悔。”刘尚书字字铿锵。

        谢邀满意,“朕也是盼你们和睦些。”

        “微臣知道。”

        不费吹灰之力就说服了刘尚书,谢邀有些得意,叮嘱李院正,“孩子还小,离不得人,启蒙后送到李府吧。”

        “是。”

        李院正总觉得哪儿怪怪的,一时没反应过来,回府和儿子说起才惊觉不对劲。

        他进宫是想悔婚,而婚没悔着,还揽了教小公子的差事,教再好光耀的是刘府门楣,和李家何干啊,有那个精力,教自家孩子多好。

        论心计,果然还是皇上胜一筹。

        他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儿子安慰他,“尚书公子在咱们府,尚书行事总得收敛些,于咱们来说是好事。”

        李家底下有药材买卖,有了兵部尚书这个亲戚,天南地北的药材都能安全运达,利大于弊。

        他一分析,李院正叹息更重,“你想得到的皇上怎么会想不到,没准他就盼咱和刘尚书勾结呢。”

        伴君如伴虎,李院正始终认为赐婚之事暗藏玄机。

        他委婉的和刘尚书说过了,不知刘尚书作何打算,事到如此,悔婚是不可能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他看着自己长子,道,“我让你送去丰州的药材送到了吗?”

        察觉皇上动了杀心,他就命人往丰州送药材,只愿皇上念他劳苦功高的份上饶过他这条老命。

        “这已经是第九批药材了,父亲,丰州药材短缺,咱哪怕卖个高价也有人买,为何”

        为何赠给衙门呢。

        “钱财乃身外之物。”李院正说,“悬壶济世,这是大夫职责所在。”

        “丰州瘟疫,咱慷慨解囊没什么,北边乱着,咱医馆降低药材价格,恐会遭同行排挤。”

        “做好咱该做的就好。”

        “是。”

        李家各地都有医馆,丰州水患,李家医馆关了几日,百姓们以为指望不上了,瘟疫一来,医馆又开门了,不仅不花钱,还雇佣人帮忙熬药,据说衙门的药材也是李家医馆送的,百姓们心存感激,在丰州城外给李家医馆立了块碑。

        这事和秦国公无恙的消息齐齐传进宫的,谢邀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