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莫名自污 英果类我_建造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莫名自污 英果类我

第(1/3)页

  李元瑷滔滔不绝的说着,相比固步自封,他更愿意看到百花齐放的景象。

  不过,李元瑷突然万分严肃的说道:“为了我朝对外影响力,我们可以传授他们文化,让他们学习儒家经典。但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要拥有自身的核心技术文化。在核心技术上,必须要做好绝对的保密措施,让我朝拥有绝对的竞争力。”

  “如冶炼技术,制弩、炼甲、锻造、工匠等等,这些东西必须要保护好,这是我朝无敌于天下的保障。”

  李治举一反三,说道:“如果是这样,国子监需要改制。我们以之吸引他国人才,焉能不重视自家人才?”

  “当然!”李元瑷道:“一个国家想要繁荣昌盛,人才不可断链。不只要引进人才,更要培养发展人才。自身硬,才是道理。所以要想真正的达到目的,首先要收去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的特权资格,任重道远!”

  国子监中最重要的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其中国子学:学位三千人,入学资格是文武官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

  太学:学位五千人,入学资格是文武官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

  四门学的学位是一千三百人,入学资格是文武官七品以上及侯、伯、子、男子,庶人子为俊士生。

  几乎都是正儿八经的官二代,只有四门学中有八百个学位是平民子弟。

  全国才录取八百人,入学难度可想而知。

  但你真要免去这些官员后代的福利,全天下七品以上的官员一闹腾,唐王朝的机构瞬间就停止运转,不闹得天下大乱都有鬼了。

  许敬宗道:“我们可以在重新建一所学校嘛,这样就可以免去此不必要的危机。”

  “不可!”李元瑷道:“真要如此,就会出现两所学府相互敌视敌对,互相瞧不起。很容易激发矛盾,从而在庙堂上形成泾渭分明的局面。”

  他可不想牛李党争提前出现。

  古代读书人的出路很窄,不像后世可以从事各行各业。这个阶段的读书人,只能买于帝王当官。

  很容易就造成政治场上的敌对。

  “所以,慢慢来吧!”

  李元瑷并不想大迈步子,但说到这事,也想着要一步步的推动。

  就跟科举一样,南北朝开科举,隋朝开进士科,然后才能到唐朝这里引发质变,开始允许任何人报考科举,真正的做到为国取士。

  故而后世有人将科举归为唐朝绝对是无稽之谈。

  没有南北朝的开科举,就不存在隋朝的进士科,没有进士科,唐朝未必会大胆的废除科举最大的弊端:仅允许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的人才有参考资格。

  改制是循序渐进的,想要大踏步,下场估计会跟商鞅差不多。

  现在不是一切都需要变化的奴隶社会,没有必要强改。

  最关键的还是不现实,现在的李世民根本就没有精力做大的变故,李治还未掌权,得罪太多人,不太合适。

  李治不经意的抬头看了有些站立不定的许敬宗道:“今日议论,唯我三人知晓。孤听得半句蜚语……”

  许敬宗赶忙跪下道:“臣下生是太子的人,死亦是太子的鬼,请太子放心。”

  他的表情有些惊惧,但是语气中有着一点点的兴奋。

  富贵险中求,许敬宗因品行问题一直为百官所鄙夷,在朝中没有朋友。

  能够成为礼部尚书,但全凭拍李世民马屁拍的好。

  当然以他的能力干礼部尚书是绰绰有余的,可细论功绩,并不够资格。

  这能够成为新晋太子党,许敬宗很敏锐的察觉到了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

  李治颔首道:“以后得到什么消息,可来东宫与孤说道。你且下去吧!”

  许敬宗躬身后退,脚步都有些飘飘然的。

  李元瑷看着许敬宗离去的声音,会意一笑。

  眼下李治需要的并非是刘洎这样的名臣,而是许敬宗这类的奸佞。

  李元瑷在许敬宗走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