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

第(1/3)页

这纲运法完全是从林延潮袖中而出的。

        但现在李汝华必须把它变成自己的意思“不错,此法法自唐时名相刘晏。”

        一旁莫仰之道“莫非就是三字经里那个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身幼,身已仕的刘晏。”

        李汝华点点头笑着道“莫大人一定知道当时典故了。”

        莫仰之道“吾试言之,当年唐朝在安史之乱,国库空虚,急需两淮盐法充实,怎奈盐法败坏。”

        “当时朝廷既是从盐民手中购盐又是销盐,采用官购官销之法,然后刘晏以借商销盐,将利分于商人,而后其盐政沿用至今。”

        林延潮以现代人的观点看来这刘晏改革盐法的办法,就是原来朝廷垄断了盐业的购买以及销售所有部分。

        然后刘晏将销售,也就是销盐的部分分包给商人,等于今日朝廷作为批发商供应商,专门从盐民手里收购再食盐,然后由商人作为经销商,负责运输销售。

        换句话来说,就是朝廷控制了上游,商人控制下游,如此盐法一改,天下皆称其便。

        梅老爷子将纸片放在了一旁,梅大公子接过看过,但见他脸上流露出一股压抑住的喜色随意又恢复了平静,梅侃则看了则十分平静。

        梅老爷子当即笑着道“人老了,眼睛也花了,一时也看不明白了,堂儿你怎么看”

        梅大公子道“爹爹,此事孩儿看是有好的,以往盐法确实有弊端,随便一个小商人即可拿着盐引出入盐场,如此容易造成私盐的泛滥。若是将行盐之商家皆名列纲上,并且子孙永继,规定何人取盐,何人不准取,那么盐课之事必然得以井井有条。”

        梅老爷子摇头道“不妥,此举如同将那些小盐商都踢出局了,他们岂肯干休,同时贩卖私盐的人,也怎么肯将盐业让与我们这些盐商。”

        林延潮点点头这才是高明的商人,旁人看到机遇,人家看到风险。

        梅大公子眼中有几分焦急地,但他知道在外人面前,一定要与父亲保持一致,不可让人看出分歧来。

        林延潮不会吭声,这话要让李汝华来说。

        但见李汝华与莫仰之对视一眼,莫仰之道“本官与按院商议过了,朝廷会在各处要津加派官兵缉查私盐。”

        梅老爷子等人都不说话,言下之意很显然,朝廷打出稽查私盐一百多年了,到了现在也没半点效果,两淮走私私盐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方。

        李汝华道“私盐的事,朝廷是屡禁不止,既然如此本官也给你们一句话,若是此法可行,朝廷会将缉私之权下放给盐商。”

        李汝华说到这里,言语里有几分没底气。

        梅老爷子几人久经商场哪听不出来,于是都不接话。李汝华无计可施看向林延潮。

        林延潮知道这时候当他出面了“我虽是致仕官员,但盐业的事还算能在朝堂上说得上话。”

        “总而言之一句话,盐不复入官仓,任由商人自行买补,只要各纲盐商能够足额缴纳盐课,并善待盐民灶民,那么朝廷绝不干涉。”

        听了林延潮这话,梅老爷子,梅大公子,梅侃三人都是微微点头。

        梅老爷子笑着道“有部堂大人这句话,老朽也就放心了。老朽这就回盐商总会与马会长,吴会长他们商议此事。”

        李汝华点点头道“若是梅家能促成此事,那么朝廷必不忘梅家的功劳。”

        说完梅家三人告辞了。

        李汝华脸上则还是忧心忡忡,向林延潮道“部堂大人,这等于将销盐之事完全交给盐商,以后两淮盐民唯盐商为衣食父母,眼底哪里还有朝廷,还有盐商可以自行缉私,这公器若授于盐商,将来后果如何实在不堪设想。这权易放,收则难啊。”

        林延潮道“茂夫所虑不无道理,但刘晏曾有一句名言是,论大计者,固不可计小费。眼下我等当务之急,乃是将两淮一年六十八万两的盐课上缴朝廷给,同时给予开中边商的盐引兑换,此为重,其余皆为轻。”

        莫仰之也是道“在下也同意部堂大人这句话,这些盐商再怎么不好,但朝廷这每年六十八两的盐课都是出在他们身上,至于那些私盐贩子才是我等的大敌。部堂大人定这纲运法,就是联合这些盐商,将那些私盐贩子赶出了两淮。”

        李汝华听了莫仰之这句话是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既是部堂大人有此方略,在下赴汤蹈火也是在所不辞了,但怕只怕我们与盐商议定了,皇上那边又是不许。”

        莫仰之笑着道“按院多虑了,部堂大人为陛下近臣多年,若说是揣摩圣意,朝堂没几个人在他之上。”

        李汝华闻言安心了不少,他身为巡盐御史就怕的就是自己的决定,得不了朝廷的支持。

        林延潮也是看了莫仰之一眼心想,此人很是上道。

        莫仰之又道“部堂大人之法定是可以一劳永逸解决两淮盐法积弊,只是在下有一事不明白,为何要在淮南先行,而不是两淮皆行。如此不是饭分两口吃,在下愚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