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

第(2/3)页

        放在自然科学里说,大部分科学理论都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再从其中验证理论。但著名的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不是通过观察得到的,而是通过几个物理公式推导得出的结论。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二者是共通的。

        自然科学之所以能理论先于实践,是因为有数学的指引。数学是神的语言,一切自然学科的基石。

        但人文科学的基石是什么?

        譬如易经说了,天下没有不变的道理,唯一不变的道理就是所有的道理都在变化中。

        道德经则说,可以说出的道理都是失真的。

        但儒家却有自己见解,儒家心法,圣人十六字心传里已经讲清楚了。

        那就是‘惟精惟一’。

        这又回到了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

        王阳明用此解释了道在器先,道在器中最后是殊途同归的,将两个南辕北辙的道理合二为一,这就是朱熹讲的道出于一,明月印万川。

        这就是惟一,辩证法三大法则里的对立统一。

        而两个理论各执一端就是没有辩论明白,或者没实践明白,历史的弯路走得不够多。真理是越辩越明。

        这就是惟精,辩证法三大法则里的否定之否定。

        举个圆周率的例子,易经论证了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告诉你不要把他当作分数,整数。

        道德经论证,无论算到小数点后多少位,得出的圆周率都不是真正的圆周率,而不是告诉你既然如此算了干嘛。

        至于儒家则告诉你,你要是小学生作作业,咱们用惟一之法,圆周率的惟一值就是314,如果用来计算登月航天,圆周率必须要算到小数点后一千万位,但咱们现在才算到一百万位,那就继续算,什么时候算好了再飞,这就是惟精之法。

        林延潮在此讲会中将此道理,告知了自己的弟子以及学生们,并于讲会之后,亲自手书‘精一之功’将此作为匾额就悬挂在崇正讲堂上。

        这话最早是王阳明说的,他曾多次提及‘精一之功’,作为王学功夫。

        多年之后,林延潮虽不任山长,但‘精一之功’却成为了鳌峰书院的治学精神,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而这二期的讲会,则是谈到儒法之争。

        ‘

        这讲会林延潮也是列席旁听了,这讲会就是鳌峰书院里这些学霸们每月两次的思维风暴。

        这讲会一讲不是一课,也不是半日,而是一讲一日。

        各种思想可以在此碰撞,没有统一的答案,也没有想引导什么。这与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的东林书院截然不同。

        对于这样放松交流的讲会,这是学霸们最喜欢的,故而一个个摩拳擦掌要在讲会中大显身手。

        这一次讲会也很精彩,儒法之争,是可以引申出王霸之争。

        而儒家和法家很多观点上也是南辕北辙的。

        其中林延潮在当年的经筵上与周子义辩论差不多,当年林延潮的论点主要引用自南宋事功学派大儒陈亮的观点。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