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八十章 试问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千三百八十章 试问

第(2/3)页

保他。

        但见杨东明道“张太岳纵有擅权刚愎之过,却也有救时之功,其子张简修更是为国守节,我等朝臣闻之忠贞无不泣下,李给谏为其鸣冤又有何错?”

        沈一贯笑了笑道“晋庵先生所言极是,但张江陵纵使有功,却坏了祖宗规矩,这权威震主之例岂可再犯。在本阁部眼底这江山永固,更胜过些许之功。”

        沈一贯此话顿时将众言官的话都堵住了。

        这时候有位言官悠悠道“从来都只听过旁人担心阁臣权重,却从未听过阁臣担忧自己权位过重,沈阁部真不愧是完人。佩服!佩服!”

        沈一贯闻言左右望去,但见满堂的言官也不知何人说出此言。

        杨东明笑道“张太岳之相业,本朝岂有第二人可比,然而却身后凄凉。今又有子为国死封疆,阁老又何必再执着于昔日的朝政呢?”

        众言官们纷纷称是。

        张位,沈一贯二人受迫不过,于是一并请天子宽宥。

        文书房太监知道两位阁老的意见,当即入宫向禀告。而午门本要执行廷杖的锦衣卫,也是停手等候圣命。

        居于乾清宫内的天子听着也是连连冷笑。

        “张简修死,朕本有心怜悯,但这李沂所奏实乃故意激朕!”天子冷笑道。

        张诚等人都知天子的性子。你越言此事,越不给你办了,就如同出阁读书,建储一样。

        “内阁怎么也不知分寸?言官逼一逼就畏缩了,”天子肃然道,“李沂廷杖了没有?怎么还不回报。”

        shu15      张诚胡诌道“言官们在午门虎视眈眈,锦衣卫一时不敢动手。”

        天子连连冷笑,张诚奉上道“这是方才奉旨质询李沂的话,还请陛下看过。”

        天子草草一扫而过掷于地道“狂犬吠舜之词!看之何益,着令锦衣卫打过!若有言官阻扰拖出!”

        “是。”

        张诚立即出去,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他必须监刑,外头的锦衣卫头子骆思恭迎了上去问道“敢问宗主爷,圣意如何?”

        张诚吐了个字“打!”

        “如何打法?打,着实打,还是用心打?”

        张诚看了一眼骆思恭道“用心打!”

        骆思恭倒吸一口凉气道“宗主爷,外头那么多言官都看着……以后……”

        张诚怒道“那你不会看着办?什么都要咱家拿主意?”

        却说乾清宫内。

        天子震怒之下,胸口一起一伏,旋又若有所思道“捡起来!”

        陈矩捡起来口录呈给天子。

        天子看毕后道“陈伴伴,此贼满口胡诌,但有一句却倒是说对了,你道是哪一句?”

        陈矩闻言心底一凛,向前从天子手里接来仔细看过。

        不知不觉陈矩额上已是渗出了汗,一旁田义则幸灾乐祸心道“叫你陈矩平日喜欢显才,今日总要吃亏了吧。”

        “饶舌言官。”

        “不对。”

        “这道旁筑室?”

        “你仔细说来。”

        陈矩想了想道“治国之道必须一而贯之,这些言官杂说云云,若真听政于这些言官那么治国误矣,就如同筑室于道旁听于路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如何谋事能成?”

        天子点点头道“此人实是有见识的,故朕不用这些清流治国就是如此。传旨内阁,若李沂还有一口气,就革职为民,放之回乡,不必下诏狱了。”

        陈矩道“陛下圣明!”

        “再下一道旨意到了内阁,着令廷推阁臣一人!”

        陈矩猛然头一抬,天子在这时候再廷推阁臣人选,其意当然是不用多言。

        数日之后,朝廷重新廷推阁臣,增补陈于陛以吏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

        当时在阁的四位阁臣赵志皋、张位、沈一贯、陈于陛皆是同年生,一时堪称奇观。

        天子之意也有人了解一二。

        至于李沂则侥幸捡回一条性命,回乡歇息。

        李沂直言被杖之事后,不少言官或为张居正,或为李沂求情,又激天子之怒。

        当时又恰遇兵部查出大弊案(另一个时空是因蓟州兵变,吴惟忠部三千南兵以讨饷被杀,此事一出言官之间相互攻讦,各自推诿),又兼五城御史抄横行无法的太监客用之事,以及言官动则弹劾李如松父子。

        天子下旨切责两京科道言官,一时科道六部被罢三十余名官员。

        四位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一并恳请,天子不听,史称军政之狱。

        御史马经纶上疏直言,陛下以兵部事罪兵科,为何蔓及其他给事中,且波及其他御史。致使去者不明应得之罪留者不明姑恕之由。以缄默不言而罪言官,言官何辞。

        臣以为今日言官之罪在于,一陛下多年不拜天,言官不能援故典以谏,是陷陛下不敬天。

        二、陛下多年不祭祖宗,言官未能争,是陷陛下不敬祖。

        三、陛下不视朝政,不举朝讲,言官亦不能劝,是陷陛下不勤政。

        四、陛下去邪不决,任贤不笃,言官言之而不能强得,是陷陛下不能如祖宗那样用人。

        五、陛下好货成癖,对下少恩,挟怨蓄怒,言官忧虑而不能谏止,是陷陛下放弃初政,不能善终。

        言官负此五大罪,若陛下肯奋然励精而以此五罪罪言官,岂不更好!

        马经纶这一疏几乎是将天子骂得体无完肤,不仅是马经纶一人如此,其他言官纷纷上疏,内阁大学士也是恳请天子不可以言获罪。

        天子盛怒之下仍将马经纶罢官免职。

        终于朝堂清静,天子也不必再道旁筑室,听于路人了。

        然后如此清静之下,紫禁城失火。

        大火!

        大火起于坤宁宫,然后延绵至乾清宫,将两宫烧成灰烬,而后又波及皇极,中极,建极三殿。大火整整烧了一夜。

        此事一出,宫阙震动,天下震惊!

        清晨宫人兵卒劳役以布蒙面,在紫禁城里打扫瓦砾。

        首辅赵志皋于午门城楼上眺望见此一幕,良久无语,其余三位阁臣也是愁眉不展。

        今日早晨他们几位辅臣刚去宫门前请旨问安。

        几人上奏检讨,紫禁城大火因在廷臣工,职业不修所至。

        然后天子派人答复,实不关尔等职事,灾变实乃上天示警,为朕失德所至。

        几人当即又联名上奏,请求天子停织造,起复被贬官员等等……无疑是让天子上罪己诏。

        但天子没有回复,而是反问重建紫禁城事宜。

        面对天子如此,赵志皋还有什么话说,现在午门城楼上工部尚书李戴等工部官员向几位首臣奏事。

        “大火时,皇上在养心殿歇息,此乃万幸,现在皇上皇后已移驾于毓德宫歇息。元辅,这一次宫里失火堪比嘉靖年时……”

        赵志皋摆了摆手道“其他先不说,要清理完这些要多久?”

        “清理这些瓦砾火焦,计动用军卒百姓三万余,下官督他们寅入酉出,也要用十几日功夫,兵卒劳役都是动员顺天府的百姓与五城兵马司的,京师防卫暂交京营来办,这些都是顺天府自行统筹,不用向朝廷要钱,唯独向民间征集的大小推车计五千余辆,这些钱工部也可从节慎库支得,多余也没有了,至于其他……就要朝廷想办法了。”

        赵志皋看了一眼工部尚书李戴,对方的意思很明白,重建紫禁城是一个天文数字,这笔钱朝廷要自己想办法,工部的钱只够打扫瓦砾焦土。

        赵志皋想了想道“这些年朝廷营建不少,你们工部着实辛劳,但下面几年怕是你我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李戴道“元辅,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失火,直至嘉靖四十一年方才建成,当时为了重建紫禁城,几乎将朝廷的底子都掏空了,嘉靖年间犹称盛时,尚且如此,今日之大火不逊于嘉靖年间,节慎库于大工而言不过杯水车薪,不如看看太仓,囧库那边。”

        张位摇了摇头道“户部早都搬空了,去年征朝囧库已用了泰半,何况杨应龙还在四川作乱,朝鲜之事将来也未必没有反复。”

        赵志皋闻言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众人一并上前搀扶,同时心道这个时候,你可不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