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呼声与应对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58章 呼声与应对

第(1/3)页

  因为对日力量的增长,使中国对日政策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张作霖、张汉卿父子为主要的对日强硬派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力量,连一向对日畏惧的吴俊升也转换枪口,引导着国会的舆论向日据的关东州开火。
在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如何使关东州回归国家也是对日政策的焦点。
只是中国近几年的发展有点像暴发户,从增长指数看一片大好,但由于长期受到列强的欺凌,在对外底气上仍显不足。近半个世纪的束缚导致的工业底子差,基数少,起步晚,与日本这样工业革命累积了几十年的大国还是有一定差距。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能以一隅打败北极熊,绝非浪得虚名。
考虑到国家经济刚刚走上正轨,与老牌帝国主义强国英、法、德等的工业实力还有很大差距,离美国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民国政|府在大方向上还是选择了低调。
作为指导,张汉卿用一句十六字方针概括了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对外政策:“韬光养晦、埋头发展、有所作为、有所不为”。
日本在一个世纪前即制订了堪称“完美”的大陆政策,也一直视远东及朝鲜为其“生命线”,所以从政|府的政策延续、国民的精神上已经给“满洲”加上了紧箍咒,成为欲罢不能之势。
武力夺取关东容易,用张作霖的话说是“二十几万东北军还不让这几万关东军包了饺子”?但是日本国民是不能忍受这种象征着日本帝国的灵魂的丢失的,中日必将提前发生一场大战,这为初生的民国政|府所不能承担。
当然以目前这种中国力量远超正史、国家工业交通能力越来越强的局面下,日本是否还敢先发动一场注定是持久的战争的变量越来越小,至少目前不具备这个条件;而中国应对这场战争的本钱在积累,底气在充实。
不能主动开打,不意味着可以坐视日本在关东的发展和坐大。继1922年老奉系将日本势力牢牢地限制在南满铁路沿线后,张作霖政|府对东北的铁矿、煤矿、森林、农田的控制越来越严苛,也已经有多起日人越界深入东北境内被“不明人员”斗殴致死的事件。
对此中国政|府以1922年之声明为理由发表谈话,反谴责日本政|府不能约束国民遵守边界,以致有此争端。外交部一再重申:“不能容忍日本人违法越界、因此也不能保证非法入境之日本侨民在中国的安全。”
东北人民为争取关东州的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和牺牲,“五卅运动”后在东北日本各大中工矿企业中的中国人纷纷离职转入国有企业,使日本在东北的企业遇到了第一次“用工荒”。
随着中华民国政|府对东北矿业的控制和对日本企业的束缚越来越紧,使得日本在东北扩大再生产困难重重。京佳线的开通,不但分流了南满铁路的客货运量,使其对中国的战略影响大大降低,还使得日本国内对华政策有了些微的转变。
众所周知,自1924年起,为摆脱经济困境,日本原外相推行与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