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弹丸之地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9章 弹丸之地

第(2/3)页

同四挺机枪,开始设置工事,做好了殊死防守的架势。
不过让他略有些沉甸甸的是城外逃难的人群。因为事起突然,闻听白俄匪军来临,大家自然想到能有一定屏障作用的买卖城,最近数十里的蒙民、汉商们都自发地跑到这里,人数足有七、八千人之多。考虑到买卖城弹丸之地,一下子涌进这么多人,真的受不了。
按照小城面积,相当于每十五平方米就需容纳一人,这个密度不要说在当时,就是在后世也应当是城市之冠了,当然,闻名世界的孟买贫民窟不算。
白匪军手里有大炮,如果对这里倾泄下来,那伤亡也一定是可观的。可是,自己这么点人,据城而守还有几分机会,这据点又不能放弃。
李杜思来想去,他想起少帅曾经给他们这些人讲起过欧战是如何用战壕打阵地战的。凭借那掘地三尺的地沟,交战各国愣是把机动战变成了阵地消耗战,并一直持续到终战。进攻方尽管出动了飞机和坦克等新式武器,但殊少有质的突破。所以在战后,坚固堡垒配以密集火力的防守模式开始在世界军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陆军大国法国甚至在后来发展出“马其诺防线”这个东西来。
因为那么多参战国也就德国人能制造出质量比较好的光学设备,其他国家还大部分使用着机械|瞄准。炮击对付战壕也不好,战壕的作用就是为了躲避敌人的炮击的,所以炮击的弹片对于躲在战壕里的人来讲没什么意义,而且当时的火炮精度也很有限。
挖战壕惠而不费,还可以最大限度限制骑兵的作用,并能给炮兵的运动以迟滞,它的作用和古代护城河相似。李杜决定动员人力,在城内城外力所能及地造若干条这样的“护城河”来。
现在人多倒是一件不幸中大幸的事情了,本着歇人不歇物的原则,在同时数百人不间断的工作下,几百把工兵锹发挥了很大作用。几天之间,先在南门外五里的正面开出了几道长一公里、宽两三米的浅沟来,然后再伺机加宽加深。
而没有工具的人们也没闲着,在买卖城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他们因陋就简,用石块、砖头和泥土裹在麻袋或者废毡里,在战壕上面垒成一处处的据点。
就在这宝贵的几天时间里,这道防线悄然而成,只是深度还是不够,宽度也不够飞马一跃的。不过好处是间隔多,在数条沟壑之间,携带火炮的骑炮兵想跃过就不太容易了。而没有火炮的亚洲骑兵师对买卖城的威胁将明显地弱下来。在匪军前锋抵达阵地前沿之后,“民工”们迅速地撤回城里,开始沿街进行布防。
不过这时的目的仅是为了减少敌方炮击的伤害了,在建筑物无法承受犀利的炮弹时,至少老百姓还有地方可藏。明白了这一层关系的“民工”们,对在城中掘地的热情更浓厚了,在前方交战的间隙里,他们加班加点,把小小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