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天堂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4章 天堂

第(2/3)页

收入,有时比种地还要多,现在已经有些人家专门买拖拉机用来运输,比种地过得都滋润。”
便有人不解地说:“放着好好的地不种,那土地不就荒了,太可惜了。”
东北人摇摇头:“荒不了!从去年开始,我们县已经开始试验土地集中耕作了。几十成百甚至上千亩土地连成一片,雇佣有经验的庄稼把式统一种植,小的叫农庄,大的叫农场,反正是那么个意思。都是用拖拉机耕种,比零星小户又省又快。
有些没有成年劳动力的人家、和一些腾不开人手的人家,都把名下土地承包给一些大的农庄以换取租金。这样他们不但可以平白获得一笔地租,还能腾出手去做些别的事。我邻居老张家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家的儿子媳妇都在城内务工,老张夫妻年纪大了,种不动地了,就把地租给农场,25亩地一年也有50块大洋的收益。”
有人插话说:“种田的不种田,非要务什么工,难道务工收入比种田还强吗?”
东北人看着他,一幅奇怪的样子,让那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连想“我说错了什么了吗?”同车的另外有东北人也忍不住拉开了话茬子:“当然了!务工收入比种地强过好多!”
他草草算了这么一笔账:“一亩地一年净收益4块,一家正常25亩,年入100元。可是城里一个工人月薪就有15块,省吃俭用总能落个10块以上。我们那儿年底增加一个月工资的过节费,还有过年的路费,算起来,夫妻两个务工的话,一年总有个两百多块,比一大家子种地的收入还多一倍以上。”
此话不虚。算起来,民国初一直到抗战前的二十年间,由于当时以银元计价,全国的物价基本稳定,人民的生活条件比之现代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是有充分证据的。
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当时做北大教授,月薪150元;陈独秀更高,为300元,当时的200大洋可以在北京买一套四合院。想来如果两位是现代的教授的话,肯定不会兼职搞什么革命。
国宝季羡林大师,北大刚毕业在济南教中学国文,一周十节课还不当班主任,月薪160大洋。因此,人家去德国留学都是自费的,而且一去就十年。没办法,人家工资高啊。换作现在,我们教师拿十年工资去德国都不敢呆十天!
如果说这些人的生活状况不能代表基层大众的话,那么用下面这些人的状况也可见一般:当兵的,六块半大洋每月;警察,七块大洋每月;警察局长,40块大洋每月,武汉纺织女工甚至月薪达30多元!
这些钱够干什么?看看《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作者陈存仁怎么说。
陈存仁毫无忌惮地说自己在上海当见习医生时,每月薪资只有8元,但袋中常有铿锵撞击声,使他气概为之一壮,外表飘飘然,“第一个月,吃过用过,口袋里还剩5块钱。”
由此可见当时银元的购买力,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