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非常手段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6章 非常手段

第(2/3)页

但想出办法,还是两个,难免让人惊喜参半。

        张汉卿也不藏着掖着,他说“学良经过冥思苦想,骤然间想到之前的山西号票的汇票,时有持票人以信用关系,彼此周转,这不也类似纸币吗?我们是否可以发行这样的汇兑票?只要不当场兑现,这挤兑风潮不就渐渐平息了吗?反正我们要的是时间。”

        莫德惠反驳说“向外埠汇款,统论大洋,不适合在奉天使用小洋的习惯。”就事论事,张汉卿可没这习惯自己一言堂。无论是亲近的莫德惠,还是奉天的其他人,都知道少帅的习惯是有事会上说,会后无事说。即使争辩得面红耳赤也不影响他对对方的观感,反而有可能更亲近一步。张作霖也受他影响,在张汉卿的私聊中,要做“纳谏”的好上司。

        高等审判厅推事王瑞之也提议说“票字不如券字”。至于对大、小洋的问题,王并未表示任何意见,因为只是就生活经验而言,于金融业没有好的主意。

        东三省官银号下属的作新印刷局经理刘仲三眼睛一亮,从旁插话说“大洋一元抵七角二分,若小洋十二角,能不能抵得上?”

        张汉卿拍手说“仲三大哥的话正合我意。”

        刘尚清恍然大悟了。他补充说“我们可以以小洋为基础,规定十二角作大洋一元,名之曰‘一二大洋汇兑券’。其具体办法是储置现银于上海,以为汇本,另发新券,每元折合现银七角二分,任凭商民在上海购货,就地划拨现银,但不得在奉天索兑。官银号的小洋票,不准在奉天市面通用,因此这种汇兑券,也就代替了小洋票,在东北三省境内通用了。至于奉天兴业银行等发行的小洋票,则改称债券,一年付利息两次,仍旧流通于市面,不汇兑也不兑现。汉卿,可是此意?”

        张汉卿附合说“学良还没想到这么多,小侄只是意想天开,不想竟然瞎猫碰到死耗子。这都是刘世伯的主意,是不是管用,世伯吃过的盐比学良吃过的米都多,自然拿大主意。”他大笑着说“若是行不通,世伯可别怪学良多嘴,反正主意是你们拿的,怪不到我头上。”

        地主们割肉兑换到的小洋券一下子变成了政|府的债券,实质上还是相当于政|府抽去了他们的本金来使用,他们能得到的,只能是每年两次的“利息”。由于债券不能兑现,无论如何变动,这笔本金政|府一时半会是用不着考虑的,自然轻松了许多。这些地主们千辛万苦钻政|府的空子,跳楼价换回的债券一下子与“租”地于政|府无异,还又损失了为数不菲的交易费,无形中又给百姓们省了一笔。

        见他这么上道,刘尚清也大笑说“少帅讲的,一定行的。”少帅居功不自傲,一向又平易近人,是他与张汉卿能成为忘年交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二大洋汇兑券”遂于1916年底计划呈准,它对平抑奉票挤兑风潮,缓和金融危机,起到不小作用。张作霖主政奉天以来,维持奉票和中、交票的稳定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