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进入七月_大宋好官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三十一章:进入七月

第(3/3)页

是耕种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农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修造、肥料的选择、插秧技术、稻花鱼、稻花鸭……甚至,沼气池的技术传到了江南,那更是形成了一个生态农业的循环。

        这也是张正书早就预料到的了,两季稻的威力有多厉害?没有人比张正书更清楚了。别的不说,单单是“苏湖熟,天下足”这句民谚,就足以体现出来了。

        只要试点成功,自然会有农民跟着种两季稻的了。

        再加上张正书极力推广的梯田技术,甚至可以说只要可以种田的地方,那就是中国人施展种田天赋的所在。

        粮食充足了,大宋的根基才算稳固了下来。事实上,中国因为人口太多,所以迟迟不能进入工业时代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解决土地、粮食和人口的矛盾,是永远无法进入工业时代的。

        两季稻的推广,再加上耕作方式的改进,农具的升级,可以解放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将渐渐投身到作坊里面去。首先嘛,自然是棉纺织作坊了。别的不说,单单是张正书的棉花作坊,在今年之后一定会成为别人羡慕嫉妒恨的对象。为何?因为棉花在宋朝,实在太赚钱了。

        物以稀为贵嘛,棉花又是好东西,甚至比丝绸更贵!在宋朝这会,确实是这样的。想想看,江南丝绸多产,连汴梁城的守城士卒都穿得起丝绸了,这样的丝绸有多便宜?虽然上等的绸缎平民还是消费不起,可丝绸并非是什么贵重物品。寻常人家总该有一套穿出去的衣裳,历朝历代以来,也就是宋朝能做得到了。

        而此时的棉花,只有在岭南、福建一带种植,产量稀少不说,还没有纺织技术,自然不利于推广了。

        但是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后,最先醒悟过来的人会发现啊,原来棉花可以纺织出这么美的布啊?

        再然后一了解,棉花种植也不难嘛!

        什么,纺织机还能出售?

        那还等什么,投身进去!

        于是,棉花就可以推广开去了。

        。m.shenPINwu.COM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