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最糟糕的事情_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最糟糕的事情

第(2/3)页

并茂刊印成册,配合着重赏邓沐的消息,加盖皇印通告全国。

  虽说成立农牧太学、提拔太监成为一名太学教授遭到了不少文臣的上疏反对,不过王迪仅是回了一句:“民以食为天…涉及到温饱事宜,需不问出身,为帝国农牧太学遴选真正的有才能者。”

  而这,也是为了稍后专利司的成立,提前做一下铺垫。

  第二个好消息,便是集翰林院大批庶吉士与佛道二教出家人的才智,最为原始版的汉族血统至高理论,已经有了大概的框架。

  纵古论今,鉴往知来。

  认真翻阅过后,在这份粗略的帝国行动纲要中,王迪提出的“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里的善良、融进血液的骨气、刻在生命里的坚强”这四项体现了汉族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点,已经全部囊括于其中。

  神化汉族至高血统,以此奠定朱氏无上皇权,终于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而后,只需等待添加了“帝王拥有绝对独裁权利”这种思想的完整版的帝国行动纲要现世……

  剩下的,便像造房子那般,以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证明这份帝国行动纲要的真实性,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强化它在万民心中的无上地位。

  有了这份帝国行动纲要,全面启智与帝国理工太学计划,不日即可实行。

  第三个好消息,便是西山炼钢所,早在三日前,已经成功烧炼出来一炉钢。

  炼钢这回事嘛,说白了,也不怎么难。至少在王迪这个非专业人士的眼中,不怎么难…无非就是提高炼钢温度而已嘛。

  再者说,炒钢法,灌钢法,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汉与南北朝时期,便相继出现了。虽说有点费工费时吧,但总归已经有了获取钢铁的法子。

  在此基础上,不怎么着急的王迪,仅仅只是将“煤炭炼焦,再用以焦炭炼钢,如何最大限度去提升高炉温度”这几个要点讲与工部听以后,剩下的事,对于只要结果的他而言,懒得再去操心了。

  好在是,在重利的诱惑下,不乏智慧的工匠们,经过三个多月日夜不辍的改良改进,终不负厚望,成功捣鼓出了新型炼钢高炉及增温配套设施。

  有了可以量产的钢铁,无论是在民生还是军事方面,王迪相信,大明朝的综合国力,将会在短短几年时间以内,便可提升好大一个档次。

  第四个好消息,是总掌西山煤司的杨善,上疏进言道,已经扩大至千人数量的熟练煤球工,每日生产出来的煤球数量,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顺天府上上下下所有人的日常需求。

  而且这一队伍,还在不断扩展中。只要手工蜂窝煤模具数量跟得上,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的煤球制作,不缺人!

  在这份奏疏上面,杨善讲得很明白。按照制作二十个煤球可得一文钱的计件薪酬,一个熟练煤球工,忙活一天下来,至少可以制作一千五百个煤球,赚得百八十文以上的大钱!

  最重要的是,单凭售卖煤球这一项,西山煤司每日便可入账三百两左右的白银。

  是以,为了不耽误煤炭采挖和制作煤球事宜,不差钱的西山煤司,是管吃管住的。

  这种“暴利性”收入及福利待遇,别说本身混迹于西山煤窑的那些苦哈哈趋之若鹜了,就连顺天府内得到消息的诸多百姓,都托人找门路,希望可以在西山煤司,寻得一份制煤球的体面工作。

  实在不行,收入更高、危险系数同样也挺高的采煤工,也不是不能考虑。

  而时刻处在第一线的杨善,他事无巨细,监察督促西山煤司进展事宜,没有负了皇帝的厚望。不出所料的,升职加薪近在眼前。

  大明煤司总督,从二品官员,负责将西山煤司模板推行至全国主要煤炭产区。

  与此同时,为了表示对巡林员的重视程度,新成立的巡林司,以宫内太监主掌监督大权。再调动一部分有经验且上了岁数的老兵,以半军事化作风,负责巡林司的基础管理工作,为三大营挑选适合山林地形作战的好苗子。

  第五个好消息,是扩建速度远超王迪想象的天工所,传出来的一系列喜人的讯息。

  还是经过他本人时不时的提点与更正,在正确研发思路的指引下,能工巧匠展现出来的能力,当真是让王迪有点小瞧了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首先是火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