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升降决战(26)_承德围棋故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一十章、升降决战(26)

第(3/3)页

第四,实战经验,围棋这种东西,最重要的提高方式就是实战。

        中国冲段少年,基本每天两盘和同水平棋手的升降循环赛,每天晚上大量网棋(一般入段前都是5000盘以上的量),然后还有无数的交流赛、业余赛、少年赛

        日本的小棋手,除了和师父下,剩下就是每周一次去棋院和院生的比赛。

        这样的实战经验差距,怎么比?

        中国的年轻棋手都是成千上万盘实战磨练出来的,日本棋手在棋上的普遍表现就是“不熟练”。

        实际上,目前中日棋界的巨大差距,就是日本棋界这种手工作坊式的培养方式,完全竞争不过中国的专业化、集团化、流水线式的培养方式。

        其实日本棋界有点悲哀,因为这种培养方式在日本算是个常态。

        大部分艺术、手工艺界都是这种方式,像书法,做陶瓷器的,甚至做水壶的,做棋盘的,捏寿司的,抻拉面的,都是这种师徒相授;人家不仅活的很滋润,而且让无数中国文青顶礼膜拜:这才是匠人、情怀、工匠精神啊!

        要命就要命在,围棋是个能他妈分出胜负的项目,情怀、文化传承得再好(这方面日本遥遥领先),赢不了,什么都是瞎扯淡。

        像书法,寿司,铁器瓷器,反正都是主观审美,好不好全凭一张嘴。

        围棋简直要命,数出来多少目就是多少目啊。

        更要命的还有,你要是只有日本人玩也好,比如将棋,活的也挺滋润;围棋还有中国和韩国在玩!

        一比较,完蛋了,惨不忍睹,自己都看不下去、抬不起头。

        其实这有点像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比较,大家肯定都觉得前者更美好——只要没有那个冰冷客观改不了的分数存在。

        话说回来,日本这种人才培养方式,还有那么一丁点的优势吗?

        绞尽脑汁,要硬说也有一点,这种方式在极端的机缘巧合下,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徒弟的特点,造就稀世的大天才;比如,韩国棋界最后一个内弟子——李昌镐。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