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曲高和寡_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0章:曲高和寡

第(2/3)页

等。二是治疗外寒内热之证。此为素有内热,外感为寒所束缚,也就是俗称的‘寒包火’之证。”

        “在临床上,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应用甚为广泛,绝不仅仅只应用于热喘之证。”

        “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视麻黄和石膏用量作多种调节,即可轻灵活泼,也可持重老成,临床发现,愈疾速度之快远非桑菊银花之流可以相提并论。如见麻杏石甘汤证者,见心衰症状或其下虚者应该加入适量附子,则其愈甚快。”

        说到这时,张景又喝了几口温水,然后继续娓娓说道:“关于‘云龙三现’对应的三个经方,最后,再来说一说治疗湿喘的麻杏苡甘汤。”

        “这个方子出自《金匮要略》,原本是张仲景用来治疗风湿病的。原文为: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病人自觉全身上下都疼痛,发热以下午三点到五点为主,这种病名为‘风湿’。这个病起病因为出汗后没有及时擦干直接当风而吹,或者长期呆在温度低或者寒冷的地方而不注意保暖所导致的。”

        “既然是治疗风湿病的,怎么又用到了治疗湿喘呢?其实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喘门》有一案即是用麻杏苡甘汤加茯苓进行治疗的,刘老或许是受此启发,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大大的发挥,推为治肺位喘证的三主方之一。”

        “说完了肺位,接着再说心位。”

        “刘老曾在著作中有这样的论述: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其上居于胸,秉火阳之权威,震慑下焦水寒之邪不敢越雷池一步。今心阳虚于上,水寒之气动于中,是以有‘水心病’之生成。”

        “刘老在‘水心病’诸症中,其实并不曾言及‘喘’,但是在临床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一些肺心病或心源性哮喘病人的症状,是符合苓桂术甘汤的辨证治疗的,而且运用此方加味治疗后,效果也非常满意。”

        “关于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方证,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条原文,《伤寒论》第六十七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主之。”

        “因此,在心位的喘证,首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也是苓桂剂群的代表,最善治水气上冲,又治痰饮内留等证。分析方药组成,方中苓术健脾利水,桂枝甘草补心阳之虚,且桂枝又善降冲逆之气。”

        “和小青龙汤治肺位寒喘之重症一样,对于肺心病、心衰、早搏及其它心律不齐等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