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纯属自卫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97章 纯属自卫

第(1/3)页

  完全是无心。正指挥部下闪往一边的侯连长巧不巧地成为渡边的攻击目标。旁观了这么久,如果还不知道侯万山是头目,那渡边也太失败了。
此时的侯万山,还沉浸在让友连偷袭得手后的喜悦之中,正为友连掠阵并附带着歇会的功夫,忽然有人大喊:“连长!小心!”便见前面亮光一闪,几米外有人举着明晃晃的长刀砍过来。
他抓起刺刀,作势要拦,不料想激战后歇息,他的一条腿已经僵硬,竟然使不上力气,一屁股坐在地上。再想爬起来为时已晚。
本能地,他拔出手枪,对着渡边就是一枪。
连队是军队的基层组织,在张汉卿带兵过程中,对连级单位的重视无论用什么词来说都是不为过的。从“支部建在连上”,到政工制度里“士兵委员会”的最基层组织,张汉卿对这一级的建设是很下了功夫的。
作为连级的官长,连长的安全工作算是有了制度性的安排:不但有专职警卫员,还配发仿制驳壳枪一支。
对于看惯抗日剧的中国人来讲,驳壳枪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的是,远在抗战前,中国就有大量的这种手枪在使用。
有一份文件是1924年9月10日,陆军部与天津德商世昌洋行签约,购买:“德国新式口径7.63毫米、枪筒96毫米、  表尺一千米之毛瑟手枪一千七百杆,  连同空木柄及每杆子弹五百颗、甲(注:假)子弹一个、弹簧一个、弓簧一个、罗丝板一个,每杆净收价洋七十整,共计价洋一十一万九千元整。”
本件中的盒子炮,枪管核算起来只有3.77寸,相当特殊。
这些枪,就是中国仿制的自卫手枪的基础。
凭借中德之间良好的关系,中国很容易地获得生产权。这种德国驳壳枪在其大量生产的四十年历史中,内部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因此可以说原始设计几尽完美,没什么可改进了。
中国军队引进后,便成为军官们防身的制式武器,以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的优点深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推荐小说:我能复制天赋纵横五千年婚情难隐:薄先生请走开诸天投影史上最强赘婿叶辰苏雨涵小说最佳女婿神婿韩三千沧元图我的老公是狐狸
记住手机版网址:m.shenpinwu.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